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看展 一碗汤不够稠的面 五星红旗下的海外商战 90未晚,还来得及 贬值的“大师”莫如新人 面对AI,雕塑艺术象征着人类的尊严 好好的我们选择留在舞台上
第18/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19-02-03

一碗汤不够稠的面

◆刘小波

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总体而言完成度很好,演员功底扎实,能够很好地完成编导设想塑造的人物,舞台布景也很写实,高大的关中建筑,飞檐屋顶,青砖门楼,也让观众“看”到了白鹿原的风土人情。只是笔者认为巅峰之作似乎过誉,而且在某些层面它对原著的改编还不能令人满意。

《白鹿原》小说开篇以巴尔扎克的话开始:“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然而话剧中,那种因为欲望而起的种种人心贪念和挣扎,只是被人从外部描绘出来,并没能将原著中充溢在字里行间的个体欲望恰当表现。舞台呈现似乎只关注一件件重大事件,人物都在赶场,说着编剧让他们说的话,说完就算完成任务。剧中白嘉轩在推举白孝文做族长时说:只有面对列祖列宗的时侯你才知道自己是谁。改编时,这一主题被淡化了,尽管有很多戏都是在祠堂里发生,但祠堂只是存在于白鹿原上的一个地点,而没有成为剧中人物敬畏和牵挂的宗族标志。人物没了魂儿,表演到位但扁平化,舞台上满满的都是事件,没有时空来留白,让舞台生出本剧该有的韵味。艺术光晕退场,故事的罗列进驻。

自然,要将几十万字的小说改成三个小时的话剧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尤其这部小说还带有编年史的性质,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改编难度可想而知。陕西人的主食是面,陈忠实先生为了写《白鹿原》,专门到一户农家住了好几年,每天咸菜就馍,导致身体患病,那时的他一定希望每天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最好是汤汁浓郁的那种,而不是水是水,面是面。如果把这部戏比作一碗陕西人爱吃的面,在我看来,它没能做到五味调和,各种配菜谁也不挨谁,调料虽多,也是各是各的味儿。好的厨师可以让各种调料和配菜融合成黏糊糊的汤汁浇头。一碗面的主角是面条,但“好吃的都在汤里”。陕西人艺的《白鹿原》这碗面,最大的缺憾就是汤汁不够稠,虽然可以吃饱,但不够解颐,不能使人爽快。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