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智慧快餐 年夜饭怎么吃 年在《春节序曲》中 强迫症溯源 我拍公益广告片 家住别墅 温暖光阴的爱
第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02-03

温暖光阴的爱

章慧敏

记录工会关爱女职工的故事集杀青时,我们这些作者齐集一堂,这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聚会。

那天的话题几乎都在讲述采访感受:女工们经历不同、际遇不同,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身边人和事,令人感慨。小季说,她准备在农历新年里带女儿再去她采访的清洁工家里探视,她要让长在蜜糖里的女儿知道,什么才是生活的不易。

小季的感受是最直接的,那天,她走进清洁工家,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一楼的天井里搭建的不足6平方米的小窝仅能放下一张大床,为了防止患有脑瘫的女儿从床上摔下来,床沿边还顶着两把椅子……

在旁人看来,这位来自河南的外来媳妇命真苦,结婚没几年丈夫就因车祸去世了,留给她的是不会说话、大小便也无法自理的脑瘫儿。为了照顾病儿,她耗尽心力,可家中还有个80多岁的失明婆婆需要照顾……生活的担子压得她很难舒展地喘气,但她从没叫过苦。她对小季说:“我挺幸福的,这些年始终有好心人在帮助我们家。我只有把马路扫得干干净净,把女儿和婆婆照顾好,才能少给社会添麻烦。”

这段讲述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充满敬意,然而,我们能表示的无非是捎带一声问候,包上一只红包。在我看来,清洁工那句“少给社会添麻烦”就是一种境界,她懂得唯有踏踏实实工作,不把弱势的亲人丢给社会才是最好的回报方法。

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感恩之情。感恩是有温度的,这柔和不仅温暖了她,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前日,我的一位农村作者在电话里说起了他大嫂的故事。大嫂30多岁守寡,偏偏他侄子特别争气,考取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从乡下到学校的山路是近30里,为省下吃食堂的钱,大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面、生火,手脚麻利地烙好喷香的饼,然后顶着稀落的星星赶路,她总能让儿子在上课前吃到温热的饼,天天如此。

一天,大嫂在集市上看到有人挑来的野菜一会儿就被抢空了,她突然想到自家后山满坡的绿。想到就干,第二天,她揣着饼、挑一担野菜上路了。那滴着露水的蔬菜出奇地好卖,大嫂满心欢喜地想,照这样下去,儿子的学费就不用借债了。

儿子每周回家一次,星期一娘俩起个大早挑菜进城。山里孩子走几十里山路是平常事,可他发现自己竟然跑不过挑着一担菜的妈妈。转眼间元旦将至,县里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要举办迎新长跑赛,头三名还有奖金……儿子想到了跑得飞快的妈妈,代她报了名。结果可想而知,发令枪一响,大嫂跑得就像一阵旋风,没受过长跑训练的她居然拿了个亚军!

媒体追着大嫂问怎么能跑得这么快?大嫂平静地说:“跑山路惯了,跑平地就不觉得累了。如果你有个儿子在几十里外念书,你天天要给他送饭,那你肯定跑得比我还快。”

作者的讲述令我激动,他说县报上以“亚军妈妈”的标题报道了这普通女性身上折射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也想写写可敬的大嫂,问我以哪种形式表现才好?我当即说:无论哪种文学形式都好,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其实,我更愿相信,大嫂的坚韧是因为有爱的支撑。爱,是温暖的基调。这不,虽然我与大嫂从没晤面,但她的形象却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立体,这感觉如同获得了某个珍贵的礼物,始终荡漾着无尽的愉悦感,很温馨也很温暖,久久留存我的心间。

这个新年好温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