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爱在上海共享阳光 残健融合为梦开跑
第10/11版:阳光天地 2019-05-19
自强脱贫 助残共享 智慧助残 残健融合 第29次“全国助残日”暨第20次“上海助残周”巡礼

爱在上海共享阳光 残健融合为梦开跑

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爱在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城市定向赛)上午启动

静安区聋人舞蹈队舞出对生命的热爱 孙云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孙中钦 摄

体育嘉年华的参赛选手在志愿者协助下积极参与桌面足球项目

残疾朋友与志愿者近800人齐聚活动现场共同启动赛事第一站

趣味射箭项目

暖场节目易筋经《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由残疾朋友和专业演员共同出演

奥运会冠军陶璐娜(左)、亚运会冠军蒋丞稷(中)以及奥运会火炬手金晶(右)参加了开幕式

今天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本周是第20次“上海助残周”。本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上海助残周”的主要理念是“智慧助残、融合共享”。今天上午,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爱在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城市定向赛)开幕式暨黄浦站体育嘉年华在世博黄浦体育园拉开帷幕。

本次运动会主题是“平等、参与、融合、温度”,由上海市残联、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体育总会共同主办,是上海市城市业余联赛15个精品赛事之一。赛事共分8个站点,分别为黄浦站、徐汇站、静安站、普陀站、杨浦站、浦东站、嘉定站、松江站。其中,黄浦站作为开幕式站点率先开跑,之后陆续在各站举办,总决赛将于11月在普陀站举行。赛事活动面向全市所有热爱运动的朋友,以残健融合形式开放,残疾运动员与志愿者将以1:2比例参赛,预计将有逾5千人参与。

本次赛事除浦东站外,均分为城市定向赛和体育嘉年华两部分。其中,城市定向赛分为聋人组、视障组、肢残组,内容为定向跑步打卡;体育嘉年华参与选手为智障或精障人士,内容为迷你高尔夫、勇敢者之路、智能体育(战绳、趣味打地鼠)、穿越电网、趣味足球、射箭、桌上足球。浦东站为智障组青少年专场,开展体育嘉年华活动。

本次活动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和第20次“上海助残周”期间的主题活动之一。作为本次赛事的爱心大使,奥运会冠军陶璐娜、亚运会冠军蒋丞稷以及奥运会火炬手金晶也参加了开幕式。现场还展出上海市16个区残联宣传文体工作特色内容,暖场节目易筋经《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杂技《俏花旦》、啦啦操《嗨起来》等由残疾朋友和专业演员共同出演,营造出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很好地宣传了消除障碍,让更多残疾人融入生活,走向社会,让城市的温度首先在残疾人身上体现的理念。 孙云

迎接“全国助残日”及“上海助残周”

各界举办丰富活动倡导助残共享

5月19日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5月13日至19日是第20次“上海助残周”,工作重点是“智慧助残、融合共享”。近日,上海各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精彩活动持续一周

5月15日,在浦东金杨新村街道“益起走过的3650”主题活动中,捧着全家第一张全家福,浦东金杨新村街道“阳光家园”学员飞飞(化名)的母亲徐女士百感交集。她说,因为条件有限,结婚那天也没化妆,没想到,孩子残疾了,爱人去世了,家里一落千丈,还会有街道和乐爱社工以及爱心资助人士为他们母子拍摄全家福,这是他们自己都没考虑过的事情。在照片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更看到了社会各界金子般的爱心。其实,这也是许多残疾人的强烈感受,金杨新村街道联手乐爱社工师事务所和爱心机构为“阳光家园”残疾学员开展服务已有10年,孩子们进步了,他们的家庭也更有获得感了。

近一周来,像徐女士这样感触颇深的残疾人及其家属还有很多。正值“全国助残日”及“上海助残周”到来,全市各界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5月13日,“残障人士职场体验活动”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举行首站活动。活动全程将由6至8家企业为全市300名残障青年和学生开设职场体验系列活动,通过实地实岗体验让残障青年和学生真实了解职场,同时为企业提供了解残障人士的渠道。参与企业将安排一对一专人带教,帮助体验者适应岗位要求,完成岗位工作。在首站迪士尼的体验中,10名残障学员分别就职于保洁、商品、餐饮、人力资源、公共事务等8个不同部门,体验一日工作。

长宁区优秀残疾人表彰仪式暨“夜空中最亮的星”残疾人文艺汇演于5月15日举行。活动中,薛亮等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队分别获得“长宁区残疾人技能之星”和“长宁区残疾人运动健将”称号,2019年长宁区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及长宁区残疾人运动会正式开幕,长宁区爱心助残企业联盟也同期宣布成立。

5月16日,静安区举行“自强脱贫 助残共享”主题文艺汇演,静安区残疾人文艺爱好者用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节目,以“彩虹”“春雨”“阳光”三个篇章,在“全国助残日”暨“上海助残周”期间,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和新中国七十华诞。

5月16日,在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的长宁区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学员结业仪式传出喜讯,首批3名盲人按摩师学员师从市级非遗“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传人朱鼎成教授,不仅学到了真功夫,其中一名学员张海宾还告别了原先工作的盲人按摩院,正式成为一名中医按摩医师,穿上白大褂,在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半年的实训,不仅改变了张海宾的职业轨迹,更探索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社区医院服务的新路,增强了盲人医疗按摩师从业的信心,对拓宽长宁乃至全市残疾人就业渠道、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5月17日,杨浦区主题宣传活动在杨浦区文化馆举行,杨浦区“视力、听语残疾人关爱服务”项目正式启动。杨浦区残联将招募150余名志愿者,经过签约和导医、银行业务、手语培训等,为全区1万余名持证的视力和听语残疾人提供就医、银行办事等“一对一”陪同的志愿服务。今后,有需求的视力、听语残疾人将可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后台留言、微信群留言等方式预约志愿者服务。在活动外场,残疾人志愿者们的爱心便民服务、残疾人工作者的政策宣传咨询以及各街道“阳光家园”的作品慈善义卖等活动,也传递出残疾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助残共享的社会氛围。

5月18日,上海市残联与建行上海市分行联合举办“爱在身边”——百家网点助聋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向市、区聋人协会赠送助聋服务设备,并在活动中发布了一系列智慧助残服务项目。其中,“云翻译”助聋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云服务理念,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今后,在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的100家网点,聋人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在线与手语翻译人员“对话”,由其通过远程的视频直播,通过手语翻译,成为盲人和银行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业务的桥梁。此外,通过“善融商务”助残项目,残疾人的手工作品还将进入建行首批20家网点的“助残服务爱心公益角”进行展示,并在建行积分商城中接受建行持卡客户的积分兑换,借此增加销售渠道,实现劳动增收。“金智惠民-成长关爱计划”内容则将涵盖学业成长、职业规划、健康关爱和心理辅导等内容,助力残疾人子女更好成长。

“全国助残日”爱满申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助残日”,许多主题活动也安排在今天进行,将5月19日烘托成为一个分外温暖和充满爱心的日子。

其中,以“自强·互助——用生命影响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曾荣获“全国道德模范”、“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的“上海好邻居”王海滨、来自“解海霞劳模工作室”的轮椅“追梦女侠”潘静,用自身经历为大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命教育”宣讲。大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残疾人辅具,加深了对助残扶残的理解。

“助残共享,你我同‘行’”——党建引领下的“家门口”志愿助残服务品牌研讨会今天也在浦东举行。活动中,“你我同‘行’”党建引领下的“家门口”志愿助残服务品牌正式启动,深入探讨志愿助残服务融入区域化大党建平台,与“家门口”服务体系有效对接,扩大助盲出行品牌影响力,打造社会治理创新“浦东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残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的无障“爱”环境,开展志愿者助力视障党员圆梦上海中心、我陪视障人士“看”电影和打卡望江驿等活动,让残障人士更好感受到上海城市的温度。村居“家门口”、志愿者组织和区域单位代表与浦东新区残疾人专门协会代表进行了志愿助残服务签约。

孙云

闵行

“阳光之匠”用匠心点亮生活

“五个一”创新举措促残疾人实现同程小康

加快推进残疾人实现更高水平小康,不仅是残疾人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第29次“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自强脱贫、助残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进一步帮助残疾人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增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残疾人更多关注和支持。值此之际,闵行区宣布,在今年3月出台《闵行区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劳动者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4方面14条政策举措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将残疾人手作与闵行非遗传承发扬结合,正式推出残疾人“阳光之匠”手工制作项目,以“五个一”创新举措打造残疾人手作品牌,让闵行残疾人更有获得感。

今年3月,闵行区残联会同区人社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了《闵行区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劳动者就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4方面14条政策举措,要求闵行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均需按照招录总人数的1.5%比例,定向招录残疾人。这个为残疾人特别制定的“萝卜招聘”,为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为进一步帮助残疾人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增收,体现个人价值,闵行区紧扣2019年“上海助残周”的工作重点“智慧助残、融合共享”,推出闵行区残疾人“阳光之匠”手工制作品牌项目。这一项目包含五大要素,即“一批手工制作培训基地、一套手工制作培训教材、一本手工制作产品目录、一个实训展示销售平台和一项手工作品发展扶持基金”。闵行区残联与闵行区社区学院签约成立残疾人手工制作培训中心,依托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社区学校,建设了14家具有手工作品研发和制作功能的培训基地,并编制7本残疾人手工作品制作系列教材和一系列作品(产品)目录。为拓宽销售渠道,闵行区还建立了残疾人文化创意就业基地,并利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各街镇的慈善超市,开展线上线下销售。

为了更好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帮助残疾人通过手作圆梦,闵行女企业家协会也闻讯发起爱心捐款,成立残疾人手工制作发展扶持基金,专项扶持闵行残疾人通过这些充满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的手作项目实现自己的工匠梦。 孙云

杨浦

全力打造2.0版残疾人康复体系

年内实现社区残疾人康复分中心全覆盖

几天前,杨浦区残联、区卫健委和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的负责人又聚在一起,商议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在这次商议中,一个好消息进一步明确: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将在年内完成,初步实现残疾人康复处方、康复预约的信息化管理和远程康复服务。同时,杨浦区还率先关注到多学科协作康复,通过医康结合,建立早期治疗康复体系,对容易致残的脑卒中、肢体创伤等重点疾病尽早介入,以实打实的残疾预防工作,结合原有的健康体检、简单康复等工作,打造2.0版残疾人康复体系,减少残疾发生和降低残疾程度,不仅能提高残疾人及家属生活质量,更对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为进一步贯彻《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不断加强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体系建设,杨浦区残联和区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杨浦区进一步加快残疾人康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将依托康复专科医联体建设,以残疾人需求为中心,围绕残疾人康复处方的制定、实施、调整和延伸,重点明确三级康复体系中各级成员单位在残疾人康复全周期全过程的定位和任务,以康复评估为指向,引导残疾人在康复体系中科学有序转诊。

精准配置残疾人康复设备,优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设施设备配置。加强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提高对疑难的康复服务能力。在上个月刚投入使用的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分院,全新的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中,依托该院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领先性和权威性的资源优势,残疾人将在这里得到更加早期、积极和精准的康复服务。

目前,上海具有很大的康复专业人才缺口,社区康复人力物力都比较缺乏。因此,把卫生系统多学科协作的早期治疗康复作为预防残疾工作的工作切入点十分必要和迫切。杨浦区计划加强杨浦区残联、区卫健委和相关医院的协作,以区域康复专科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初步构建上下联动、科学分级的残疾人康复体系。今年内,不仅将打造崭新功能与模式的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还将在全区12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残疾人康复分中心挂牌,并将原有的16家残疾人康复示范站点基础上,新建3家示范站点的覆盖面,配置康复设备,使残疾人“1+1+1”签约率达到75%以上,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普及型、可及性和便利性。 孙云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