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横溪西瓜节开幕 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 保加利亚小伙的“一带一路”生活 北京新机场缘何这么有“底气”?
第22版:新民海外/多彩中国 2019-05-19
轻松拿下四轮“大考”

北京新机场缘何这么有“底气”?

5月13日上午,全世界最大空港之一、被英国《卫报》评为即将竣工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受到全世界瞩目。号称“空中巨无霸”的南航A380、“墨镜侠”东航空客A350等四架具有标志意义的飞机整齐、平稳地降落在西一、西二等跑道上。在掌声与喝彩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圆满完成首次试飞。

四架飞机,四轮“大考”。驾驶四架飞机的“考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震撼”“一流”成为这份考卷最有力的点评。

轻松碾压四轮“大考”,3个月后还将面临更硬核的“考试”——挑战代表飞机低能见度运行世界最高水平的低能见度专项试飞,面对多项考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究竟哪来的底气?

“大” 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在诞生之初,设计师就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蓝图中定下了“大”的格局。坐落于永定河北岸,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面积之大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航站区的总建筑面积达143万平方米,超过迪拜世界中心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一举就拿下了“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之称。在机场保障等级分类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等级最高的4F级机场,其跑道长度、能起飞和降落的飞机的翼展和轮距要求都达到机场的最高标准,可以起降各种大型飞机,其中可以保障的最大机型就是首个试飞的空客A380。

预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产后,到2019年冬航季日均起降航班370架次左右,2020年冬航季将达到日均起降810架次左右,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远期规划旅客吞吐量在1亿人次以上。

“巧” 首次实行交叉跑道运行

从空中俯瞰整个机场,主航站楼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钢铁凤凰。据介绍,根据飞机停靠、工艺流程等功能需要,主航站楼采用中央放射的五指廊构型,指廊虽短,但空侧延展面大,能够设置更多近机位,极大地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旅客从航站楼中心点到指廊最远端是600米,过安检后走到最远的近机位大约400米,最长时间不到8分钟,效率优于世界其他同等规模机场。

机场的跑道布局也设计得十分巧妙。跑道呈“三纵一横”状,四条跑道首次实现了机场交叉跑道运行。飞机无论使用哪一条跑道,起降所需的地面滑行时间都能压缩到最短,最大限度减少旅客地面等待时间。未来,旅客换乘飞机不需自提行李、不需二次安检。

“稳” 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正下方覆盖有六条高铁和地铁的轨道,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高铁下穿的航站楼。但考虑到航站楼与高铁的垂直距离仅为11米,当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通过510米长的高铁隧道时,将会产生较强的振动和较大的风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即在航站楼首层板下,设置隔震支座,将航站楼首层和地下一层完全隔开,减少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传递,使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大幅降低。

据统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共使用1320套隔震装置,其中直径为1200毫米、1300毫米、1500毫米橡胶隔震支座的数量分别为785个、66个和217个;直径为600毫米、1500毫米不锈钢滑板支座的数量分别为38个和70个;粘滞阻尼器总共144条。从使用的隔震支座来看,无论是体量还是单个支座的吨位都创下国内之最。建成后的机场航站楼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最高能抗8级地震。

“精” 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航站楼的屋顶被设计成全天窗结构,面积达18万平方米。一个中央天窗、六条条形天窗、八个气泡窗及贯穿指廊中部的采光带组成了顶部的主要自然采光体系。为了达到曲面透光的效果,整个天窗结构一共使用了1.28万块玻璃,其中屋顶的8000块玻璃中没有两块是一样的,工程人员需要精确对每块玻璃的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安装,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为给乘客最大的公共空间,设计师简化了建筑形式,整个屋顶就用了8根C形柱支撑,创造了几乎无柱的巨大中庭。在室内设计上,航站楼还使用了中国传统经典建筑元素以及世界先进的航站楼建设理念。大厅还辅以丰富的商业休闲资源、高效的行李系统和综合配套设施,提供更愉悦的乘机感受。

驻京记者 潘子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