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白居易的“农民情结” 家园 (中国画) 松江樱桃红了 平凡的力量 用生命坚守理想 万物有灵,小满未满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05-19

用生命坚守理想

张黎明

去年夏天,当纪娜姐姐和实理哥哥让我为他们父母纪念文集撰写序文时,我是有些胆怯、犹豫和不安的,说心里话我是没有资格来担当这份信任与托付的,所以拖了很久,迟迟不敢动笔。

因为该文集的主角王公道伯伯、苏醖妈妈是我非常仰慕敬爱的革命前辈,我在襁褓中感受过他们的温暖,年少时得到过他们的关爱,成年后聆听过他们的教诲。

我很幸运,在革命前辈挚爱的沐浴下长大,如今,我也成为一名传承父辈红色“衣钵”的理想主义者。说心里话:王伯伯、苏妈妈就是我眼中的英雄和偶像。我从他们身上认识了镰刀和斧头的意义,也读懂了原生态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

1980年底,我退伍回到上海。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到华东医院探望久未见面的王伯伯,他身着病号服,比原先苍老了许多,但慈祥的面容依然和蔼可亲。在我的印象中,王伯伯平常不善言语,可那天我们坐在医院底楼大厅的沙发上,聊得特别多,也特别高兴。尤其是王伯伯绘声绘色地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许广平请他吃阳春面的情景,至今还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这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也是我最后一次与王伯伯如此难得地长时间交流。

子夜时分,我还没有睡意。自己在脑海里搜索着王伯伯传奇人生的精彩亮点:85年前,他是上海中央局机关地下交通员,从事“社联”、“左联”等进步组织书刊发行工作;80年前,他与叶进明等同志从上海率领100多位煤业救护队员,驾驶10多辆汽车开赴江西南昌,集体参加新四军;70年前,他是保障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军需物资的第三野战军兵站部部长、运输部第一副部长;60年前,他领导主持了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试制成功……

记得2010年秋天,我随报社领导去无锡疗养院探望马达叔叔,他是上海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聊天时,我无意中提到了王公道的名字,马达叔叔立刻肃然起敬,他对在场的人说:王公道同志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大哥,也是我革命的领路人,他在苏北还救过我的命。

可是,我的苏妈妈与自幼家境贫寒的王伯伯完全不同。她是位生长在鱼米之乡丹阳的大家闺秀,从小家庭条件优越,她6岁就进私塾堂读书,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日寇的铁蹄入侵华北大地发生了变化,顷刻间,神州大地变成了人间地狱,城市被轰炸,乡村被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受蹂躏……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我年仅16岁的苏妈妈冲破重重阻拦,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新四军,她穿着旗袍第一次走进部队驻地,在水西村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新四军著名将领罗炳辉。从那时起,开启她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

我的王伯伯和苏妈妈是在革命队伍里相识、相知、相爱的战友、同志和伴侣。风雨同舟几十年,不论道路多么坎坷,不论斗争多么残酷,不论考验多么严峻,不论任务多么艰巨,不论条件多么困难,他俩始终用生命坚守理想。

《公道在天》的书名特别响亮。书名与王公道名字纯属巧合,王伯伯原名叫王广发。当年,他与许多进步青年一样,因为不满反动派的腐朽统治,为了天下公道和人间公平投身了革命。他入党以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公道,就是为了这个公道,王伯伯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付出了一辈子的艰辛努力。

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赞歌。让客观的史实、正确的史观得到全社会更加广泛的认知、认同。对一个时期以来用所谓揭秘、纪实为名的诋毁英雄、攻击领袖、虚无历史的杂音噪声,给以旗帜鲜明的反驳和正本清源的引导。

在此文标下句号的那一刻,我并不感到轻松,甚至内心还存有一丝惶恐。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笨拙的文笔是否表达出我对王伯伯、苏妈妈的追忆和热爱?也不知道是否完成好哥哥、姐姐们的嘱托和期望?(本文为《天道在公》序节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