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青浦练塘陈云故居(钢笔淡彩) 妙哉,这样的群 太湖边上的公园 南翔灯谜赛散记 雕琢的功夫 山风岩韵 小路弯弯
第18版:夜光杯 2019-11-07

雕琢的功夫

陈 美

那天整理书橱,发现搁板上有一只精美的盒子,打开一看,原来是几年前朋友送的一块玉石,当时再三叮嘱我们不要随便送人。我们认定这不是和田玉就是鸡血石,至少是疑似,价格肯定不菲。于是珍藏了几年。

我先生平时喜欢舞刀弄墨,我说,要不,你把这枚石头刻成印章吧,就刻“不知有汉”,寓意我们浅陋无知,要不断学习,如何?先生一口答应。

晚饭后,先生“焚香净手”,郑重其事地坐在案前,在熟宣上精心地写下“不知有汉”的篆书,再小心翼翼地拓到石头上。我在旁边凑热闹,把打磨的砂纸和石屑收拾干净,就坐在旁边观看他雕刻。没想到刚走了两三刀,一滑,刀口就卷了。先生想起还有一把坚硬的钢刀,就扔了卷口的,重起炉灶。他说,这石质很硬,用了平时几倍的臂力。

两个小时过去了,即将大功告成,只听哎呀一声,先生绝望地叫起来:“前功尽弃!”原来,挑起的刀尖溅起了一块石屑,坏了前面的笔画。

先生颓丧地放下刻刀,慨叹道:那么顽固,只配做石头啊。

我想起了欧阳修“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

想到这一点,我突然害怕起来。我喜欢饭后,泡了香茗,嗑着瓜子,陶醉于韩剧的风花雪月;要不,我愿意在打好花样的十字绣上飞针走线;我也愿意,学小区里的阿姨,在音乐广场跳几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我更愿意,和“美丽”相约,任凭美容师在我的脸上涂抹;哪怕是半躺在沙发里批改学生的默写……生活简单而幸福。

我不要听先生的那几句老生常谈的话:陈老师,你的论文何时结题?陈老师,卢梭的《爱弥儿》看到哪儿了?陈老师,你的书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出版?

我已经不太愿意静下心来,梳理自己;即使面对着电脑屏幕,也常常专顾于qq的互动;像老太太那样晒晒太阳,掰掰手指;像纯情小姑娘那样看看天空,发发呆。

我是不是那块顽固的玉呢,只配做石头?

我曾经倚老卖老地对学生说:“我和大家的关系是互相折磨,我折磨你,你折磨我,磨着,磨着,我们一起变珍珠。”

于是孩子们怀着“变珍珠”的期许,心甘情愿地背诵子曰诗云,枕戈待旦地做练习,如饥似渴地读好书,挥汗如雨地锻炼身体……竟有孩子给我写信,告诉我,他们不愿意我是磨刀石,在砥砺别人时,磨损了自己;他们愿意我是钻石,在打磨的时候保持折光的棱角。我很感动,也很羞愧,其实,我什么都不是。我悄悄地竟顽劣得如朽木不可雕。

我有什么理由责备他在上课时,目光越过课本,看栖息在树上的小鸟;我有什么理由耿耿于怀他考试时作文只写了一半……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是一块璞玉。若想变成晶莹剔透的艺术品,就要接受匠师的雕琢。

而教师,就是打磨的匠师。善意的批评是一种雕琢,真诚的点拨是一种雕磨,智慧的激励是也一种雕磨。

雕琢学生需要耐心,雕琢自己需要狠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漪老师总是拨弄自己的心弦,和学生对准音调。为此,于老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做老师,狠心地雕琢自己。

难怪于老师的课堂,总让人如沐春风。

不磨,不粉碎障碍,无以前进;不磨,不粉碎自己,无以提高。

我鼓足勇气对先生说,磨吧,磨掉败笔,磨亮刀锋,雕琢吧,或许它是绝品。

我也悄悄对自己如是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