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陈钰鹏
网上曾出现过一则视频,显示巴西有个初生婴儿,在给他清洗时,他竟然靠在护理员的胳膊上,自己站了起来,并开始行走;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因为一般都要在一岁左右才开始学会走路。
有人觉得这样的事情真是千年难逢,可能全世界只有这么一例吧。但有人却认为视屏是假的;还有的人则将视频分析为一种误会:“新生儿行走”应该是一种类似于行走的、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比如用双手在腋下托起新生儿,他有可能会交替蹬脚。这种现象通常过一个多月或两个多月便消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即从长身体和长脑子的关系来说,人类的孩子发育(身体长高和行走能力形成的时间)比其他哺乳动物的后代(比如长颈鹿或灵长目动物等)显然慢得多。这种“慢速”是必需的。大自然一开始就设定,让人进化成地球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如果人类发育得和别的动物一样快,那人就谈不上智慧和创意了。
说得通俗一点,长智慧和长身体都是要消耗能量(葡萄糖)的,为了避免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分任意竞争,机体便按进化的需要而作出必要的分配。进化论学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补脑,明日长高。也就是说,对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按进化规则交替提供能量。新生儿从出生至身高长到25厘米左右时,一直受到能量供应,此后就轮到“长脑子”了。正如一个以人类学家为首的研究团队指出的:从能量消耗的分配可以获知“长身体”(脑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和“长脑子”之间的关系。等孩子长到约2岁左右时,体内的能量开始重点提供给大脑——约占身体储能的三分之二。
孩子在幼儿园这一阶段,正是大脑越来越多的神经细胞互相联网的时期,孩子大量获得信息、不断加工新的刺激、学到了许多知识。以后到了青春期,这些互联网就被截断了,于是大脑的工作很注意节约用能,机体又可用更多的能量来帮助长高个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到了发育的时候,个子还会拔一下的。”
最后再回头来提巴西的那个“会走路”的新生儿,如果先排除“假视频”的可能性,第二种现象等孩子到了好几个月尚未消失,那家长应考虑带孩子去就医,说不定跟大脑没有按进化规律被供能而造成了某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