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书法 应提前培养兴趣爱好 四季常青“康乃馨” 上海秋天的阳光 随新中国一同成长
第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19-12-07

随新中国一同成长

□王养浩

转眼,新中国已成立7O周年了。作为一个与新中国同龄的人,此刻我心潮涌动,感慨万千。

记得1962年新中国成立十三周年时,上海一家党报举办了一次题为《我和祖国》的国庆征文活动,十三岁的我,主动投稿,题目是“我和父亲比童年”。我用稚嫩的文笔,叙述了父亲凄惨的童年和自己幸福的童年,抒发了对新中国的挚爱之情,得到了编辑的好评,报社还寄来了我的文章小样,说是被纳入了“候选”稿件,着实让年少的我兴奋了好几天。可惜后来因稿挤而未登出。

1969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我积极报名上山下乡,终因体检通不过未能如愿,留在地区。我一度很是苦闷,不知前途在何方。在街道和居委会干部的开导下,作为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干部,我很快懂得要正视现实,尽快排除烦恼,并积极组织和带领街道诸多病休青年走出家门,主动融入社会,踊跃参加地区各项力所能及的工作,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在全市会议上作了介绍。我成为所在街道第一位入党的病休青年,还担任了团委领导干部。

1979年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我已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还负责过全校团队工作。

1989年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到来之前,我已担任了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其间,我被一个患尿毒症的初三女学生在病危时积极要求加入共青团的事迹所感动,会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结合本市和全国多地群众自发捐款捐药方的生动事例,连续不断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共鸣。

1999年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我在组织的安排下,从区政协机关下海已第五个年头了。我会同公司员工,积极投身到全市危棚简屋改造的巨大工程中,为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为改变城区面貌,作出了努力。一批批棚户区的居民乔迁新居,同我们告别时的那份喜悦,自然也成了我和员工们共同的喜悦。当一个个建筑风格各异的高档楼盘竣工落成,展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风貌,并受到市场热捧,我便油然生起一种成就感。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从公司领导岗位退休。退休之前,2007年7月1日,我作为香港大公报的特约记者应邀赴港,出席了报社举办的“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众多的香港各界贵宾沉浸在浓浓的回归喜庆氛围之中。

退休以后,我每年都会和家人多次外出旅游,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落在笔下,写下了众多诗作,尽情抒发了对美好祖国的由衷赞美,不少纪游诗,刊发在中央和地方的报纸和杂志上。一首颂扬上海世博会的诗歌《希望,从这里升起》,在“城市有我更美好”全国诗歌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获奖证书颁发典礼上,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给予了精彩的点评和很大的鼓励。

201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首往事,我庆幸自己随新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在新中国发展的进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我深深地爱着和我同龄的新中国。我将用自己的余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继续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