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交枢纽站本报记者徐程摄
“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础,就是实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昨天,上海城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城市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屠烜告诉记者,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便捷、高效、通达的交通系统,将构建起密布长三角区域的网络,并且颠覆我们对于目前生活的诸多认知。
屠烜说,在最近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与去年6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文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都将“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小时通勤跨省上班成现实
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位列一体化交通之首,而在《纲要》中更是提出了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并且借此实现“同城化通勤”这一目标。
日本首都圈是以东京为中心,涵盖周边三县巨大的城市圈,也建立了世界首屈一指的交通网络。每天有上千万人次通过轨道交通实现通勤,其中许多人并不居住在东京,而是通过JR、私铁这样的城际轨交从各个周边城市向东京汇聚,这就是“同城化通勤”。
“如果说高铁、动车就是‘动脉血管’,城市轨交是‘毛细血管’,那么对于未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最急需的,就是在两组血管中间增加一个环节。”屠烜说,日本的JR与私铁这类城际轨交,就承担了这样一个作用。在《纲要》中,城际轨交的建设已经被列入计划。
屠烜认为,单程通勤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是比较理想的通勤状态,只要轨交足够便捷快速,家住苏浙、上班在上海的生活方式则完全可以实现。8时从江苏、浙江的家中出发,9时就能抵达位于上海人民广场的办公室打卡,这样的场景并非异想天开。
一张卡畅行公路没有收费站
要实现“同城化通勤”,光建设城际轨交还不够,“软件”也必须跟上。“在日本,只要购买一张‘西瓜卡’就可几乎坐遍所有轨交线路,而未来的长三角也会出现这样一种公交卡。”屠烜说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因为涉及到不同区域行政与企业的利益分配与协调,但也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实现过程必经之路,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完善公交服务一体化已被列入方案——在未来只需一张卡,就足矣畅行长三角。
驾车族也能很快感受到一体化交通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细心的驾车族已经发现,高速公路上的ETC通道成为主流。根据《纲要》规划,长三角将率先进入省际公路无收费站时代。
一城三机场便捷客运转驳快
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时代,今后飞往上海的航班不一定要降落在上海,规划中的南通新机场将成为“第三种选择”。
根据《纲要》,长三角将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屠烜表示,必须与新机场同时配套的,是便捷的客运系统,比如通过城际轨交与市内交通的配合,缩短乘客往返机场的通行时间。
另一个市民将有明显感觉的改变,就是现在道路上随处可见的集装箱卡车。当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实现后,恐怕很难再看到这些庞然大物的身影。
一轨进港口公路集卡少踪迹
屠烜表示,目前我们看到集卡,大部分承担港口航运接驳运输的作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给出了更为高效的方案。
根据《纲要》规划,将完善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重点港区进港铁路规划和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动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
这就意味着,今后铁路将直接通到深水港周边,货物直接用火车运输,或是通过内河航道走水路运输,需要通过公路长途运输的货物将会大幅度减少,集装箱卡车届时很可能难寻踪影。本报记者 李一能
畅想一体化
2007年,我采访了一个“4号车厢聚乐部”,一群有着共同经历的“异地通勤族”,家在苏州,公司在上海,每天乘坐火车往返通勤。我跟随着他们其中一人,从苏州到人民广场体验上班,用了不到1小时。
12年过去了,新技术已然让整个社会翻天覆地,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的政策更是不断地诞生落地。如今我毫不怀疑,当年“4号车厢聚乐部”一小群人的创举,以后将变成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
再过不到1个月,《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2020年即将来到,未来已经触手可及。我们完全可以畅想这样的生活:上班在上海市中心,家可以安在风景秀美的示范区,通勤时间不会超过1小时;城市的边界将会被打破,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公共交通,均已实现无缝对接,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另一座城市。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改变,我们将会以一个“长三角人”的身份来定义自己,审视未来,发现更多的机遇,与过去不曾想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