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松江区泖港镇家庭农场主李春风又在地里忙开了,他正在耕翻收割后的农田,为来年的春播作准备。
今年秋收告捷,秋粮收成实现了量质齐升,辛勤的家庭农场主从土地上获得回馈。规模经营、种养结合、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松江家庭农场已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农业生产方式改革的试验田。
规模经营
秋粮颗粒归仓后,种粮大户范慧峰打开了今年的收入账目。范慧峰是比较有想法的新型职业农民,一头连着田头,一头还跑市场。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范慧峰家530亩稻田产出的大米10月底就已经售罄,纯收入30万元。作为汇民合作社负责人,范慧峰还收购了周边近4000亩稻谷,带动起大家一起“卖大米”,目前销售已近半,收入15万元左右。
像范慧峰家这样的家庭农场,目前在松江共有906家,覆盖大部分的行政村,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户家庭农场的纯利润在13.8万元左右,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本农经
群雁要靠头雁领,家庭农场也不例外。全国劳模李春风的家庭农场也是松江家庭农场中的“十佳”。2012年跳出农门又回到农门的李春风,从第一代家庭农场主的父亲手中接棒,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春播、夏种、秋收、冬管,务农近10年的李春风,成为了种田的“老把式”。说起种田经验,李春风说主要是要念好节本增效、种养结合、订单农业这三本“农经”,这三本“农经”,也代表了松江家庭农场创新农业发展的历程。
李春风家庭农场430亩的经营规模可以让全套农机设备撒了欢似地干,既节省成本,还可对外提供农机服务增加收入。专心种植水稻的同时,从2013年开始,李春风的家庭农场代养了当地农业企业松林公司的500头生猪,一年可以增收13万元左右。养猪场的粪肥全部还田,既提升了土壤的品质,也实现向生态循环农业转型。李春风家庭农场与松林公司签约,每年的稻谷不出田头,就由松林公司的粮车收走。作为农户的他,不愁销售的同时,还可以卖出比市场价高16%左右的价格。
目前,在906户家庭农场中,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有91户,机农一体的家庭农场有672户。
三产融合
在石湖荡镇金胜村的沈万英家庭农场,这里190亩水稻田生产的优质大米,一部分端上市民的餐桌,一部分被做成米糕、汤圆、青团等米制品,以更高的附加值走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万英家庭农场,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沈万英说,以前一年到头,一亩地只有两三百元的纯收入,加上农业补贴,一亩地收入800元左右,后来卖大米,一亩地纯收入上升到1800元左右。而现在,进行米制品加工,每亩收入可达到3000元左右。除了家中50亩田的粮食做成米糕,沈万英还收购了周边50亩田的稻谷,一年大米加工品销售收入在50万元左右。说着今年的喜人成绩,沈万英难掩兴奋。
收割后的水稻田里,孕育着来年的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李谆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