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好戏中国观众”论道周现场
在中国,青年观众、知识分子似乎是戏剧观众的主力,以至于常人以为戏剧是“小众”艺术。事实上,千百年来,戏剧都是探寻人心、映照人性,与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休戚相关的艺术。随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多元丰富、看戏愈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而,戏剧本质上就是大众艺术。昨天在北京闭幕的“世界好戏 中国观众”论道周,汇聚全球戏剧人,探讨何为好戏,以及戏剧与观众的关系。该活动有着一个目标更精准的英文名字:“World class theatre for the chinese audience”——“为中国观众的全球优质戏剧”。
演员与观众就像是爱人
由央视主持人张越主持的研讨围绕“态度、深度、温度”三个方向,在4天里开展了7场主题活动。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主席让·瓦雷拉、法国著名戏剧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立陶宛国立考纳斯剧院院长埃吉迪尤斯·斯坦奇卡斯、以色列卡梅尔剧院总经理朗·古埃塔、西班牙剧团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奥里奥尔·布罗吉、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让·皮埃尔·汗等欧洲名家,与中国戏剧人从戏剧创作、戏剧制作、剧场功能、全民戏剧教育等角度开展深入探讨。得到众人一致赞同的观点是——戏剧,就是传递爱和能量,所以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就像是爱人。“为观众”而委屈自己爱情就会死,要“与观众”一起沉浸其间……
没有观众的演出不完满
写作者出了书就可以称为“作家”、小提琴手在家一人独奏也可以称作“演奏家”、画手在画室里挥毫哪怕死后才卖得出画如梵高,也会被称为“画家”。但是,唯有戏剧表演是不能没有观众的——如果没有观众,台上的演员就不再是演员。所以,戏剧是必须有观众的,演员必须与观众交流。
以足球为例,一场足球需要好教练、好球员以及很赞的观众。但是,有时候哪怕三者俱全,比赛也会令人失望。这就意味着只有这三点,还远远不够。戏剧,是对人的关爱,所以,戏剧,就是爱情故事。就像我们有时候在爱里面度过了不少美好时光——可是当时并不知珍惜。戏剧,就是把热爱传递给年轻人,就像是我们把父爱传递给孩子。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好父亲,做了一些自以为好父亲应该做的事。可是后来,孩子们却喜欢你的其他部分。戏剧,一定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
信息越丰富我们病得越重
今日社会,是有史以来交流最频繁的时代。人们在各处对谈,在咖啡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在网上时时刻刻用微信——其英文名就是“Wechat”(直译为“我们聊天”)。可以说,我们比17世纪时,交流更多、信息更多。但是,我们却病得更重。
社会太虚拟了,戏剧反而更现实了——以往,社会比较现实,而戏剧作为艺术形式属于比较夸张的。所以,“Dramatic”这个词表面看是“戏剧性的”,但在英语里的意译是“夸张的”,换言之是“生活里不会发生的”。所以,当今面对面的戏剧,远比空对空的网络,更接近活生生的现实。
讲究艺术性的戏剧,是寻求生命力的。这样的戏剧不像制造汽车,制造汽车的目的就是让它开起来,而做戏剧是不停寻求生命的意义。戏剧人会传递光与波,是能量的传递者。重要的,是演员与观众携手合作,就像射箭一样,瞄准点总是要高于靶心。
不能“为观众”而是“和观众”
只有戏剧(或者体育比赛)还能把两三千人都聚集在一起,一起做同一件事,有种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仪式感。戏剧的现场感,能让在场的所有人,建立与“这里”和“当下”的关联。
但是,要注意的是,做戏,“不仅仅是‘为观众’”。埃里克·拉卡斯卡德说,“就像在爱情里,不是为了对方委屈自己去做什么——这样,你们的爱情就死了;而是‘和观众’,就像在爱情里,凡事要与对方共享。”做戏,就是始终与观众在一起。戏剧,是所有人以同一目标,一起运作的过程。这样,才能彼此增加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一起追求生活和自由。
“我们做戏剧,既不是为了什么,也不是反对什么,而是沉浸其间。”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