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这便是成语“讳疾忌医”的来历。众所周知“讳疾忌医”不可为,在养生领城,讳老怕死也不可为。
笔者长期从事老龄工作,深知生死问题,事关民生大计。对于生,人们想得多,憧憬也多,浪漫得很;而对于死,不少人不敢想,不愿想,回避想,害怕想,稍有涉及,便伤感不已,甚至勃然大怒。有的老人为避“死”字,甚至把家居四楼,讲成“3加1楼”。有人原本生活得不错,上下班也正常,有次体检,发现肠道有肿块,于是他认为得了癌症,从此终日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形容枯槁,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许多人说:他不是病死,而是被吓死的。
而有不少百岁寿星,其之所以能长命百岁,就是因为能正确地对待生死问题。文坛泰斗、百岁寿星冰心,在晚年对死神有一种无畏的达观。她身体不好,有人请来气功师为她发功。气功师发了一回功,问她:“凉吗?”她说:“不凉。”又发了一回功,问她:“热吗?”她说:“不热。”最后她说:“你们别弄了,我这个人是‘刀枪不入’。”幽默的回答,顿时使满屋欢乐,笑声不断。122岁的法国老人卡尔基,曾有记者问她为何这样长寿,她笑着回答:“上帝太忙,把我给忘记了。”又问:“您高寿的秘诀是什么?”答:“没有。要是有,早就高价卖给你们了。”风趣的回答,使人深深感到寿星的青春活力在勃动。
人生在世,悠悠万事,惟以生死为大。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有了生,才有人生之路;有了死,才有生生不息。一个从不思考死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生,也不可能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妨倒过来说孔夫子的名言:“未知死,焉知生!”人生,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然的结果,有位作家说:“一声啼哭而来,两眸含情而去,便是人的宿命。这宿命着实也美。”智者既不贪恋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既不浑浑噩噩生存,也不把死亡看成瘟神。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如果我们永远不死,我们反而会成为不幸的人。”生死观是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就养生而言,越贪生怕死,毛病就越多,死神越会找上门。倘若听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就担心现在有人倘若也学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断,天塌下来怎么办?谁来补天?为此“杞人忧天”,闷闷不乐,如何能长命百岁?一个人只有把生命悟透了,心理就没有了负担,就能淡然地面对生活,人生无私天地宽,想穿生命一身轻,这样自然就会长寿。
当然,正因为死亡不可避免,方才显示生命之可贵之可爱。人,只有感到死亡的胁迫,才会努力拼搏,使生命激发出耀眼的光辉;只有通过死亡意识来震醒人的价值意识,才能使人的生命不朽。大病过后,方知生命之脆弱;故人去世,才晓时间之宝贵。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活出精彩,活出意义,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