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左二)、导演张艺谋(右一)在莫言(右二)北京家中
姜波在葛家采访葛存壮葛优父子
人物名片
姜波
日本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如水社创始人、董事长
姜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赴日留学之前曾在电视台担任导演和节目主持人。1995年,姜波考入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现更名为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学环)。在学期间,姜波参与拍摄电视连续剧《上海人在东京》。后来,她中途退学,创立了自己的节目制作公司如水社。公司名称取自老子的“上善若水”。作为导演、策划协调人,姜波和她的团队为日本的NHK和其他电视台制作了大量的纪录片,并多次获得重要奖项。
姜波制作的纪录片,大量地反映中日两国文化、经济、历史的方方面面,为两国民众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了详实的影像信息。
文/雅文
1 拍人物,捕捉两国文化交流点滴
暌隔22年,姜波依然记得她作为导演为NHK(日本放送协会)拍纪录片的第一天,跟葛优的对话。
1997年9月1日,葛优开车接姜波去《甲方乙方》的片场。姜波上了车甫一坐定,葛优便说:“戴安娜昨天出车祸死了,就是你们这些狗仔队给害的。”姜波知道他在半开玩笑,但还是认真地说:“我们虽然拍的是人物,但目的不是挖人隐私,而是透过个体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
一个辩解似的回答,的确成为姜波日后拍摄纪录片的圭臬。
《亚洲名人》是NHK的名牌栏目,从葛优开始,姜波陆续为该栏目拍了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歌手那英、电影导演冯小刚等众多人物。
2002年,姜波作为NHK大型栏目《二十一世纪的先锋》的导演,带着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到北京访问莫言。姜波还请来了电影《红高粱》的导演张艺谋。话题就从《红高粱》说开去,进而莫言的小说,再而莫言的家乡。
第二天,姜波便带着摄制组,与大江和莫言夫妇来到了山东高密莫言的老家。适逢中国的春节,在洒满阳光的小院儿,大江和莫言对谈了几个小时,聊彼此的作品,聊文学大观,谈笑间夕阳西下,大江便饶有兴趣地倚着门框看莫言妻子拉风箱做年夜饭,跟她拉家常,又跑去参观莫言结婚时的破旧小房子,再到电影《红高粱》外景地对着镜头讲述今次的万千感慨,开心得如同小孩子一般。
大江之前本已打算封笔,但是读了莫言的小说后震惊非常:亚洲居然有如此非同凡响的作家,不行,我要跟莫言比着写下去!
姜波还和大江预测莫言何时能得诺奖,姜波预测绝对是10年之内。大江微笑点头,莫言在一旁忙不迭地说不可能、不可能。结果在该节目播出后刚好第十年,也就是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姜波感慨地说,虽然中日关系起起落落,但多年来的拍摄捕捉到了两国文化交流实实在在的推进。自己愿意多拍一些这样的作品,透过记录各行各业的人物,向日本观众展示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长足发展。
2 拍历史,揭示鲜为人知的片段
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NHK推出了一个题为《日本应如何面对中国》的系列节目,节目没有回避那段侵华历史。而姜波担任该集的联络协调工作,经历了一些难以忘怀的场面。
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采访时,一名中国女大学生边说边哭,而刚看完纪念馆里那些令人发指的图片,姜波的心情也难以平复,边哭边翻译。
后来摄制组来到黑龙江一个叫孙吴的小镇。当年,日军曾在这里埋藏了大量的炸弹,战后一直没有彻底排除。这一次,日本外务省派出专家来这里排弹,摄制组全程跟拍,还走访了一个遭遇悲剧的家庭:儿童节放假那天,一对双胞胎男孩在家附近的空地上捡到一个金属球,正开心地玩儿时,金属球突然爆炸,两个孩子被炸死。悲剧故事令年轻的日本摄像师当场洒泪。拍摄结束后,大家以个人的名义,向这个家庭捐款以表心意。
NHK特别节目《养育大地之子——中日友好楼的日月》,是姜波团队打造的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纪录片。吉林长春有一幢“养父母楼”,里面住着一群孤独的老人。当年他们收养了日本遗孤,如今养子(女)早已回到日本。片子如实记录了老人们的平生际遇以及与养子(女)们的离合悲欢。节目播出期间,不断有人打电话哭着要求捐款。捐款金额最终达1000多万日元。
为还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片段,姜波团队策划了特别节目《日中密使外交的全貌——佐藤荣作的极密交涉》。中国民众对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比较熟悉,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此前一年,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就暗中派特使到香港,并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谋求邦交正常化。该片从策划到播出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由于当年的活动属于极密,寻找当事人及知情人士难度极大。就在播出前的一个星期,一个非常关键的见证人出现,姜波立刻指挥在中国的摄制小组紧急采访,为节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3 拍变化,展示中国前进的脚步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而姜波和她的团队也与时俱进地记录着中国前进的脚步。
1997年香港回归,姜波前往香港拍摄凤凰卫视并采访台长王纪言;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姜波团队参与策划了《小皇帝的眼泪》,到云南拍摄了独生子女们成长的小故事,并在NHK的《激流中国》系列节目里播出;中国实行农村村委会主任选举,姜波导演了NHKBS特集《新村长(村主任)选出来了》,如实记录了村主任的选举全过程。让姜波非常难忘的,一是普通村民对选举空前高涨的热情,投票现场摩肩接踵,人人神情庄重;二是那个冬天奇冷无比,发高烧的姜波和摄像师打着吊瓶坚持拍摄。
也正是因“村主任”一片,NHK的节目制片人和高层对姜波的导演能力刮目相看,并请她拍摄了之后的大江健三郎与莫言两位文坛泰斗的节目。
张家界入选世界遗产,姜波导演了《插入云霄的三千座山峰》,该片作为中国的世界遗产四部特集在NHK播出(另外三部《黄山》《香格里拉》《长白山》的导演均为日本人)。时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访问NHK时,姜波专门陪同他观看了该系列片的一部分(由姜波担任中文解说词配音)。
2015年,中国颁布了新的环保法,强调了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重视环保的发展模式。姜波团队参与策划拍摄了《中国的环境治理》,该片在德国汉堡国际媒体节上获得金奖。
2019年,最受世界瞩目的大事非中美贸易关系莫属。姜波团队参与策划拍摄了NHK特别节目《中美之间》,以及NHKBS特别节目《区块链》,展示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崛起。
4 姜波:拍纪录片不赚钱但影响无价
除了为日本的电视台拍摄中国题材纪录片,姜波及其团队也在日本拍摄,向中国观众传达更多的信息。
由姜波担任总撰稿人、姜波团队担任导演的五集大型纪录片《隐身东瀛的瑰宝》,从策划到播出历时5年,遍访了日本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个人收藏家以及文物专家,首度系统地记录了散落在日本各地的中国旷世国宝。该系列片在央视播出后,受到业界的强烈反响,被爱好文物的普通观众称为最有诚意的作品(豆瓣评分8.4分)。
2015年,央视策划了特别节目《东方主战场》,姜波担任日本部分的现场导演,采访了著名的八路军中的日本人小林宽澄、专门揭露“三光政策”的学者姬田光义等十几人。此后不久,小林被邀请到北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并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姜波说,在日本,这个职业不会赚很多钱,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是无价的。她会一如既往地用纪录片的形式,向日本观众展示中国,也向中国观众传达更加真实的日本,包括在日本的有关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