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深夜书店,藏着最文艺的零点时刻 乔家路地块(西块)旧改预签约创新高 奇幻乐园漫天“飞雪” 6年推动20条患者意见落地整改 考古:开启城市化与全球化新视野
第3版:上海新闻 2019-12-15

考古:开启城市化与全球化新视野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开幕式侧记

昨天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考古专家、考古学研究者汇聚既古老又新兴的上海,出席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开幕式,共同探讨“考古学为城市化和全球化提供的历史证据”。一部当今世界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的电视短片,拉开了论坛开幕式的序幕。“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考古学视野:人类的共同未来”这一论坛主题,正引发越来越多的人深入思考人类共同家园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考古学与城市及全球化进程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的话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繁荣。城市是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城市滋养了人文思想、宗教观念,让人类社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

“从公元前3世纪到1世纪甚至更晚,交换随着专业化遗址(如转运站)的出现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群出现在半岛上,有的在港口聚落,其他则在河口和岛屿上,或许可诠释为早期的水上人家。港口聚落富含的广域物质文化,暗示存在更多的社会群体,包括从汉代中国、南亚的进口物品,也有从中国海域、中国台湾和菲律宾来的物品。”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贝伦妮斯·蓓琳娜在阐述“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问题时说,透过“共同建构”的视角,不同地区的人们自古就担负起了经济和文化上的合作、交融任务。

对于古人肩负的“合作”使命,美国南加州大学文化与环境高级研究所执行主任查尔斯·斯坦尼斯也表示,人类史前和历史时期最早的协作社群现象,其本质是复杂社会的起源问题,但是,这其中仍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开。他说:“我坚持认为,古人的协作是通过经济的‘仪式化’来实现的。当时人类的古老社群设立了常规的、具有仪式感的和带有各种禁忌的组织来运作经济活动。这一结论是基于丰富的对全球各地考古材料的研究而得出的。”有意思的是,上海也成了考古专家们研究的“热土”。不久前,专家对位于青浦区,有着“上海第一古镇”之名的青龙镇展开了最新研究,为上海历史普遍认知中的一些模糊部分添加了“高清滤镜”。此前许多人认为,上海“开埠以前只是个小渔村”。实际上,早在宋朝时期,上海的对外商贸就已经逐渐繁荣了。其中,上海青龙镇作为一个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专家曾断言,青龙镇这一发现弥补了上海唐宋时期地下考古的缺乏。此前有文献记载,这里曾有一个港口,青龙镇遗址历年考古发掘出土了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窑口可复原瓷器6000余件及数十万片碎瓷片,足见当时港口已经相当繁忙。

“中国雄安新区10-13世纪城址与社会实态的考古新发现”课题,也使得出席此次上海论坛的与会专家为之兴奋。据悉,2017年至今,联合考古队先后在雄安地区开展了系统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去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还在雄县双堂乡新发现了一处小型聚落遗址以及金代墓葬区,发掘出了大量宋金时期的铜钱、瓷器等。今年又新开展了唐末五代、宋金时期鄚州城址的考古勘探,首次揭示了这片新区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历史实态和县城演变历史,为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脉以及规划建设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