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从一把锉刀开始,成就燃气轮机100%国产 新法出台如何更好守护医生安全
第2版:要闻 2019-12-29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表决通过,明年6月1日起施行

新法出台如何更好守护医生安全

昨天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表决通过,将于明年6月1日起施行。而就在几天前,北京民航总医院女医生杨文被一名病人家属残忍杀害,引发社会强烈谴责。这部法律的出台,如何更好保护医生的基本人身安全?

暴力伤医杀医并不少见

12月24日凌晨,天色未亮,杨文医生没有休息,依然还在值班台处理事情。此时,一名穿着黑色衣服的男士站在了杨文的身后。他是一名患者的家属,只简单说了几句话,立即从背后揪住杨医生的头部,刀抹脖子。杨文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倒在了血泊中。凶案发生后,公众震惊了,医生愤怒了。

12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发起实名呼吁,医院按照公共场所实施安全管理,加强对急诊等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安全的防护。

实际上,暴力伤医事件并不少见。据媒体报道,2013年9月,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

严惩医闹是全社会的诉求

昨天,《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表决通过,将于明年6月1日起施行。许多媒体挑出了其中涉及“医闹”的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国家卫生健康委法规司司长赵宁介绍:“就这部法来说,有很多地方从法律的角度阐明了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比如,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还特别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公共场所。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全社会都要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单单依靠医院自身。”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还在法律责任中对伤医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惩处。

业内人士表示,《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医疗健康领域的一部基础法,涉及健康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里面所提到的保护医疗卫生人员权益方面,其实只是例行对公民基本人身权益保护的一个重申,并没有在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及人格尊严方面做出特别的法律规定。但是,众多媒体、自媒体把涉及“医闹”的内容单独提出来,特别强调了对“医闹”的处理方法,这也说明,严惩医闹是全社会的强烈需要。

对伤医杀医暴力零容忍

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重点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2015年11月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扰乱社会秩序,致使医疗无法进行的首要分子,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医生、警察等职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对暴力伤害甚至杀害的行为,不能仅仅作为权益受损或者一般纠纷来处理,更不能为了息事宁人来委屈受害者,而应该强调从严处理。”在上海工作的黄医生如此说。

“因为职业的相对特殊,患者、家属、民众乃至社会都对医生赋予了太高的期许。所谓医者仁心,不该成为桎梏医生的枷锁。可以考虑对医院等场所加大保护力度,出台刚性规定,会产生一定的威慑力,而在执法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快速明确的处置流程,以减少进一步伤害。”法律界资深人士连律师指出。

不过,暴力伤医突破了法律底线,必然需要受到严惩。连律师说,“首先,医闹、医疗纠纷和暴力杀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已上升为刑事案件。需要我们付诸全力去实现的,是在全社会推行暴力零容忍。对于医院这样的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复杂,可以制定专门的医疗机构安保条例,把‘医闹’纳入治安处罚的范围,当危险状况发生时,可快速启动程序,排除暴力威胁。”

“立法,可以让法律更健全,但是却无法阻止一个凶手杀人。”内分泌科吴医生认为,医护人员也应当学会自我保护,学一些防身技能和安抚话术,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对于一些有“苗头”的人员,应当引起警惕。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也应当尽可能维护医生的利益,对极端分子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一味息事宁人只会让恶人更加嚣张。

本报记者 左妍

【相关链接】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还说了啥?

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介绍,这部法律回答了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很多原则性、根本性问题。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该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有利于大卫生协同作用的发挥。

法律还规定,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这有利于三医联动的深化。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分的职责分工,比如规定医保部门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时要听取医疗卫生部门的意见,医保在制定药品报销目录时要应用循证医学和经济性评价,有利于科学决策、循证决策。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