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耀福
当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后山洞打坐,一坐九年,不饮不食。某日困倦,他有片刻打盹,清醒后很是恼怒,连瞌睡这样的侵扰都抵御不了,何以普渡众生?达摩撕下眼皮,往地上一掷,继续禅坐。之后,扔下眼皮的地方长出一株清香枝叶,这就是茶树。达摩后来稍觉昏沉就摘叶嚼食,以茶清思。后来僧人学达摩祖师,禅茶从此不分。
2019年初秋,我应邀在河南郑州讲茶。东道主兑兑带我去少林寺,我很想去看看这个传奇故事的发生地,究竟有着怎样神秘的气场?是不是真有茶树在那里生长?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我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去山上的达摩洞。
抱憾离开少林寺后,兑兑接我去附近一个叫太子沟的山村吃饭。进了一户农家院子,左边是一排平房,黑瓦,斑驳的墙体,推窗,很传统的旧屋。右边是茶屋,长排落地玻璃窗,钢结构柱梁,翠竹环绕,风雅却现代。
院子主人唐二伟准备了很丰盛的午餐,饥肠辘辘的我得到极大的满足之后,细细打量茶屋,一边宽大的玻璃窗外砌了堵墙,墙略高,露出一半天空,可看云彩、山影、绿树。高出玻璃的一段,嵌着几尊安详的佛像。兑兑说那佛像是仿制开封繁塔的。我坐在茶屋喝茶,仰望天空,仰望佛像,觉得那佛像不是简单的点缀和装饰,而是让茶有了禅的意味。在少林寺没有见到的禅茶,此刻在这个山沟里的农家院落相遇,我心中一阵欣喜。
让我欣喜的还不止于此。茶歇时,兑兑和唐二伟带我在院子里转悠。左侧一排平房是茶库。唐二伟私人储茶六吨,大多是厚沃生产的各种普洱。唐二伟存茶颇有心得。“相比你们上海,我们这里不潮湿,是名副其实的干仓。”
沿平房向前,在院子的尽头,唐二伟带我走进一个门洞。我惊喜地叫起来:“窑洞!”唐二伟笑了,说这窑洞有两百多年历史了,是他祖辈留传给他的。那窑洞不算太大,但高爽、整洁、坚固,有一种悠远的感觉。我在陕北等地访问过一些窑洞,那些窑洞也许堆放的物件多,显得局促、零乱,没有一种想留下来的感觉。而这里让我喜欢。拱形的窑顶、斑驳的四壁、墙洞内的油灯让我体味一种岁月沧桑,而精心设计制作的明式茶桌、座椅也是我所喜爱,更让我留恋的是窑洞内弥久不散的茶香……所有与茶相关的器物我一一欣赏、拿捏、把玩,一把泥壶、一件瓷盏、乃至写着“厚沃”商标的茶叶罐……
我与兑兑、唐二伟在茶桌前把盏言欢。在唐二伟这里,颠覆了我对窑洞的印象,完全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唐二伟说,来这里的人不少,佛教界、演艺界的名人经常有光顾,他们也喜欢在这里喝茶。他打开手机让我看一张张照片,有几张面孔倒是在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这荒僻的窑洞内外还拍过多部与少林寺相关的影视剧。
我说:“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你这里是茶香不怕山沟远。”
唐二伟说:“那是兑兑的茶好。”兑兑在一边不无得意。
临别,唐二伟以建窑大茶盏相赠,说:“这茶盏少林寺住持大和尚有一个,今天你也有一个了。”
我手握茶盏,沉思良久。住持大和尚也有一个?那分明是告诉我:茶禅不分家,少林寺茶香依然!古时,自达摩起,禅茶即为少林常物,有“无一日离之”之说。现在世人似乎只知少林功夫,其实,没有面壁反省以茶清思,哪有威风八面?少林禅茶并未被武林功夫所掩盖。
果然,离开河南几天之后,我就在兑兑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少林寺举办“茶借禅生香,禅依茶生道”的茶事活动,那袅袅飘升的茶烟依然在千年古寺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