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小陈避开其他就诊病人,坐在丁百兴面前,没有开口说话。他无比绝望地看着眼前全副武装的医生,眉头紧锁。被派来支援发热门诊几天,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临床组医生丁百兴已经揪出好几个疑似病人,他瞬间就“轧出了苗头”。
“武汉来的?发烧几天了?”丁百兴压低声音说话。他知道,眼前这名病人的恐惧,不仅源于疾病本身,更多的是怕周遭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别担心,慢慢说。”在丁百兴的鼓励下,小陈详细说出了这十多天的经历。离开武汉来到上海后,突然咳嗽、发热,惊慌失措的他一直在问自己,“不会轮到我了吧?”24日,上海启动“一级响应”,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但他同时陷入了矛盾,“我想治病,但没钱,要不再等等,也许不是呢?”
等来的却是病情的进展。小陈网上查了查,还是去华山医院吧!戴上口罩、揣着仅有的300元钱,他鼓起勇气来到医院。丁百兴说,“你的情况不好,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得病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你到处乱跑,会让更多人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而你的病情也会恶化……不管怎样,我都会收下你,去留观病房吧。”小陈愣了几秒,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游荡在外几天来的绝望和无助,竟被一位素昧平生的医生化解了。
这几天接触的病人,许多都谈“武汉”色变,这也导致一部分和武汉相关的人选择了隐瞒身份,甚至病情。丁百兴说,值班8小时,陆陆续续留观了3个人,基本都有疫区暴露史。
发热门诊来了一对姐妹,一个40岁,一个38岁,都是武汉来的。两个人的临床症状、肺部影像,都与新冠肺炎高度吻合。收进留观病房前,丁百兴注意到,一个病人迅速走到一旁,给自家孩子打了个电话。“妈妈暂时回不来了。你拿点钱,自己买点吃的!”她仔细交代了家里放钱的地方,还有零零碎碎的生活细节。随后才转身问丁百兴,“得治多久?”
丁百兴很感动,这位母亲关键时刻想的还是孩子。“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武汉,也不是武汉人。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他说,希望有症状的人赶紧来医院,不要躲避,也不要隐瞒,要尽快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
一周前,华山医院就抽调了各专业医生支援发热门诊。连轴转的日子,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大年初三,丁百兴和同事们突然收到陌生人送来的鲜花。纸条上写着,“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次疫情就会得到全面控制,胜利曙光就在前方!”
温暖的话语,芬芳的鲜花,驱散了疲惫,也冲淡了焦虑。丁百兴像孩子一样兴奋,曾连续作战24小时的他在朋友圈里写道,“感觉我还可以再扛一个24小时!”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