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把门守住  为爱放行
第8/9版:新民印象/目击 2020-03-02
战疫生活

把门守住 为爱放行

守好家门 2月19日,老西门街道学宫居民区80后党总支书记王育才在“佳志里”弄堂口值守,他带领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划分责任片区,做好老城厢弄堂出入口严防严控,做到24小时全天候有人值守,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用心安抚社区居民,守好居民的“心门”和“家门” 杨建正 摄

工地门禁 2月21日,虹口区中建三局瑞虹10号项目当天起复工。现场设置了一条入场“流水线”,施工人员通过实名制人脸识别门禁、全身消毒、扫码填报健康信息,穿过全自动热成像测温筛查系统覆盖的通道后才能进入工地杨建正 摄

医院防线 2月25日,病人进入同仁医院发热门诊要经过测温、流调、出示流调结果再测温三道“门槛”。发热门诊是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道口值勤 2月16日凌晨,上海下起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但各入沪道口的公安民警和防疫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岗位。0时30分,G50汾湖检查站,民警和防疫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在风雪中值守,对一入沪卡车司机测量体温,为上海守好大门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复工包车 2月21日下午3时半左右,两辆车头放置着“001”号牌的大巴从安徽返回上海,这是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工人的返沪专车,也是上海首例从外地接回在建工程务工人员包车。上海市道运局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原则,确认符合条件后,马上开具了上海市第一张“点到点”省际包车标志牌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快递集市 2月29日,针对不少小区出现大量快递堆积在大门外的情况,长寿路达安花园小区物业和八家快递公司商定,特许各快递公司进入小区,分散固定区域设置快递自取点,并派专人驻守,还绘制了“快递自提点分布示意图”,大大方便了小区居民领取快递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临时停车 针对疫情对全市复工的影响,黄浦交警支队报上级部门批准设立雁荡路、丽园路临时道路停车点,方便周边公司上班的白领停车。图为2月28日,雁荡路上的临时停车点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呵护新生 2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产科病房里,张文独自守护在妻子王萍和刚出生一天的女儿“团团”身边,眼里满是喜悦。疫情期间,上海各级医院严格病房探视管理,普通患者原则上不安排探视,妇产科等确需陪护的可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并做好个人信息登记和有效防护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记者 肖茜颖

今天,又有一批企业复工,城市道路开始拥挤,人们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疫情之下的有序复产,一方面是各行各业和相关部门严守防疫之门,另一方面也少不了点点滴滴充满爱的温情举措。

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战“疫”之中的生活点滴,体味这座城的力度、速度和温度。

出行 机场、火车站、高速省界道口、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枢纽是城市防“疫”前线。随着“复工潮”来临,入沪道口的安检标准毫不松动,24小时值守人员风雨无阻,确保战“疫”万无一失。

有员工被“困”老家,迟迟无法返沪。2月21日起,上海开通省际包车,从苏皖等地把务工人员接回来。2月24日,首班上海复工包机带着160名世邦集团员工抵达浦东。自驾通勤的人多了,有关部门及时新辟首批临时道路停车场37处,停车位1142个,而一些有条件的路边停车位也加大开放。

工作 企业同样有备而来,消除员工后顾之忧。在中建三局瑞虹10号项目工地,工人进场前须领取一人一档健康登记卡,在刷脸进入门禁系统后,完成登记体温、换口罩、手部消毒、全身雾化消毒等步骤。在张江,机器人为园区和楼宇公共部位消毒,通过扫码识别、热成像仪自动测温等,助白领快速核验。

就医 今起,市级医院普通门诊开始恢复,但防控毫不松懈。沪上医院加强病房探视管理,原则上不安排探视普通患者,同时为确实需要陪护者“放行”,可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萍在丈夫的守护下,迎来了女儿“团团”。虽然没有亲友到场祝贺的热闹,但夫妻俩依旧感恩三口之家的平安相守,也理解“为爱而严”的防疫举措。

生活 小区仍旧保持“硬核”防控管理,堵病毒,不堵心。位于杨浦区四平路2065弄的部分居民楼出口直接朝向马路,居委会搭起帐篷建立门岗,帐篷里的坚守一丝不苟。而为让小区居民方便收取快递,沪东新村街道小区尝试“无接触式”投递,允许获得出入证的快递小哥进入小区将快递放入暂存柜。

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正是有无数“铁将军”和“贴心人”的倾情守护,才让这座城市安全有序、温情满满。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