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一声令下(帛画) 清明随想 清肺法 嘉定四季·春 汉语言文字的护堤人 讲上海闲话的外国老太 追念杨小仲
第18版:夜光杯 2020-04-04

汉语言文字的护堤人

孙 欢

和郝铭鉴老师同事已有20多年,我作为小编辑的时候他已是业界大名鼎鼎的出版人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个温和敦厚的长者,尤其业务上绝对是出版界的翘楚。当时我最怕的就是自己责编的书被郝老师抽查,任何文本只要一到他手里,不出三分钟总会被抓住小辫子。神啊!

郝老师是一个在出版上追求完美的人。他强调写作的推敲传统,出版的善本传统,批评的“一字师”传统,在今天的出版界这已不多见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郝老师那一向为人所称道的组稿艺术,凡是郝老师出马,总能马到成功:巴金、艾青、朱光潜、周有光、李泽厚、刘再复、余秋雨……他用对人的理解、尊重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博得对方的信任。当年,他参加编辑、策划包括有一些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书,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朱光潜美学文集》《世界文学金库》《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作家论创作丛书”“文艺探索书系”“文化五经”“远近丛书”等,不但影响了学界,而且多年来一直长销不衰。

郝老师更是一个在语言文字上追求完美的人,他曾把语言比作一条流动的河,而他自己就是这条河流的观潮人、引航人和护堤人。他创办的《咬文嚼字》就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都无疑是现代语文生活的风向标。作为创始人,郝老师以自己的语文敏感和文化智慧,选择了准确的读者定位。他对这本刊物,魂牵梦绕,念兹在兹,心为之谋,情与之系,已与生命融为一体。《咬文嚼字》能有今天的社会知名度、读者美誉度,与他的付出分不开。郝铭鉴三个字已经成了《咬文嚼字》的名片。

在平时的接触中,郝老师总会谈到语言文字。这几乎成了我们交流的第一主题。他要求我们既要做一个杂家,更要做一个专家。每周的业务会是我们向郝老师请教的好时光。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标点数字……只要是你工作中碰到的疑难杂症,在他那儿都能得到解决。

郝老师在语言文字的研究中,既关注流行又刨根究底,不避时贤,无惧难点。他特别注重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争议不休的“硬骨头”,不迷信任一权威,而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来获得答案。病重休养期间,他还突发灵感地撰文研究“袭”字为何是“龙”与“衣”构成,与编辑部讨论“抬杠”的真正由来。在他心目中,文字是如此有生命力,仍旧藏着无尽的奥秘与新的发现。

他让我们坚信:只要社会上有《咬文嚼字》这样的刊物,只要语文界有郝老师这样的护堤人,人们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就不得不小心一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