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俭
荠菜为江南名菜,茎叶清香,宜和猪肉作馄饨、圆子等点心馅料,只是一年中惟冬春野生于田埂河滩,量少而季令短,不能人工种植。清咸丰年间,虹桥童家宅成功育出家种荠菜。因人工种的荠菜叶大而肥厚,状如船桨,人称板叶荠菜。
留种之术秘不外传,种植也惟童家宅一地,面积二三十亩。村民姚郎亭,得家传,种植尤为得法。一到播种时季,做园地,独自下田落籽。籽落三日出苗,苗斩齐如砥,长后茎叶鲜嫩肥实,菜贩争抢批购。同宅邻家所种,或落籽不出苗,或出苗到收成要用时一两个月,且田间菜苗稀疏无力,叶小而老,叫做碎叶荠菜。
1954年,朗亭加入童家宅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向社主任童银福公开其种植之法。种植荠菜,留种最为重要。荠菜籽粒娇嫩,一般人家收毕总堆放一处,不晾透,致籽粒发热变质,色先蜡黄,再变成紫红色,下籽自然不会出好苗。留好籽,有三要点:一是留籽枝茎一割下,须日晒半天,再轻手搓下籽。二是籽搓下后,经筛网轻筛,薄摊晾干。三是干后再晒三个日头,收放于经日晒的陶甏。此后,郎亭的荠菜留种、育种技术在虹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广,荠菜上市量从每年5000斤提高至10万斤。1963年,推广至虹桥全公社,1966年再推广至上海县全部菜区。继后至大江南北,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引种。今荠菜全国各地四季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