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螺蛳之肥美在江南 猫咪教我们的道理 我与空竹舞翩跹 每晚听书的那些时光
第22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2020-04-11

我与空竹舞翩跹

□朱正安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老牛等。抖空竹则叫抖嗡、抖地铃等,上海人叫扯铃。空竹抖得好,就像一对技艺高超的舞伴翩翩起舞,观者赏心悦目,抖者心旷神怡。

十多年前的一天,我与老伴去银川中山公园闲逛,无意间被一种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的声响所吸引,循声找去,只见一群老年人正在抖空竹。驻足观赏,便被那让人眼花缭乱的扯铃花式征服了,当即买了两只单头空竹和线杆,成了其中一员。

你可别小觑这“玩意儿”,它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国粹呢!“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这是传说中的曹植所写的《空竹赋》,虽然如今颇多质疑,因此不能把空竹的历史定格于三国时期,可是《水浒传》110回中有宋江观人抖胡敲(空竹)写的“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这首诗,足以证明空竹至少在近千年前已是我国民间的游艺项目。

空竹看上去只有茶壶碗盏大小,可要想驾驭好它,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与老伴起早贪黑练那捞月、拉月、盘丝三个基础动作,就足足花掉了半年光阴,还让这“玩意儿”敲得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脸上还多次被它打得鲜血淋漓。退休回沪定居松江后,我俩曾经在小区的草地上抖过一段时期,竟吸引来了一些“观众”。一开始还沾沾自喜,后来就鸣金收兵,因为我们在银川花了一年多工夫,就学会了捞、拉、盘三个动作和摇铃、蚂蚁上树、腰缠玉带等三五个花式,越抖越觉乏味,越抖越觉害羞。可幸一天早晨,我心血来潮,去醉白池公园转悠,突然发现草地上一群老年人正在抖空竹,便喜出望外,连忙上前搭讪,于是我就成了松江空竹队的正式队员。可惜老伴因为要领外孙,未能加入进来,确是一大遗憾。

参加了松江空竹队之后,由于上有师父指点教练,下有队友鞭策切磋,我抖空竹的积极性陡增,所学会的花式也就与日俱增。尽管许多高难动作十分难学,一个花式动辄需要数月磨砺,但因为抖空竹的花式一个比一个精彩好看,也就越抖越有新鲜感,“行云流水”、“云天雾地”、“踏浪捕鱼”、“大鹏展翅”……许多高难度动作花式一一被我攻破。当然,我这两下子比起那些空竹高人来讲,那就是小儿科了。而且空竹的种类不单只有单头一种,还有双头、双轴、楼子等多种,玩法也有很多,用杆抖的,徒手盘的,靠腰旋的,用双腿玩的,其花式动作就有上百个,更有技高者能将壶盖、锅盖、花瓶抖得风生水起的,绝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学得到。

我们空竹队是上海空竹界的一个下属组织,也是上海市老年人体协和上海市社区“九子”运动协会的分支之一,所以每年都会有一些表演、交流、比赛活动。大前年,由上海市老年人体协、“九子”运动协会等组织策划,还在上海外滩举行了“千龙舞浦江”活动,全市十多个空竹队,每队一个方阵,每人一只挂彩龙的空竹,依次排列在外滩滨江步道上,号令一下,千龙起舞,彩浪涌动,铃声突起,声入云表,可把外滩闹了个沸反盈天,蔚为大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