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男子流浪十六载晕倒街头 救助站找到家人助其还乡 幸福地“亏分” 在8000平方米大草坪上“乘风凉” “人体定时炸弹”逃不过火眼金睛 “智慧脑”+“铁脚板” 为社区管理“找茬”
第6版:上海新闻 2020-08-31

“智慧脑”+“铁脚板” 为社区管理“找茬”

屏幕前,姜申豪关注各种信息和数据变化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扫描二维码看姜申豪的“网里乾坤”

【职业小档案】城市管理网格员:运用现代城市网络化管理技术,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相关信息采集、分析、处置的人员。

“网格员是做什么的?”26岁的姜申豪进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工作已2年多,不过碰到亲戚朋友还是不免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印象中社区事务都是婆婆妈妈的事,到这里工作才发现社区管理已这么智能了。”姜申豪说,他的工作是发现并解决社区难点、堵点和漏点,而通过科技赋能,很多社区问题能更早、更主动、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被发现。

曹杨网格中心有一块巨大的蓝色屏幕,中间显著位置是一张街道辖区地图,地图一侧滚动着各种信息和数据。网格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姜申豪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智联普陀3.0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编织了一张大网,社区里安装的各种传感器设备就像一只只灵敏的触角,伸向社区角角落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反馈解决。与反馈的信息数据打交道,就是姜申豪的日常工作。

楼道内烟雾传感器报警,可能提示有火灾;安装在独居老人门上和房间里的门磁和感应器数据异常,可能提示老人发生意外;小区消防通道有车辆占用,安装在地上的地磁传感器会向后台发出“消防通道违停监测报警”……一旦后台数据报警,姜申豪会第一时间通知小区,并对查看和处理情况跟踪到底。

除了科技赋能的“智慧脑”,网格管理还离不开“铁脚板”。孙佳杰是姜申豪的同事,是一位网格监督员,每天片区内巡查,用一双“火眼金睛”找问题,日行万步是常态。曹杨街道被划分为3个片区,有5位网格监督员。

8月初,台风“黑格比”影响上海,网格员们异常忙碌。孙佳杰例行巡查不放松,更重点关注高空坠物的隐患和地面积水的风险。小区里树枝掉落影响居民通行,这类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就自己动手解决;需要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孙佳杰拍照上传,及时反馈,姜申豪则分类派单,督办处理结果。他们相互配合,社区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如今,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已在很多社区推进。2015年成立的曹杨网格中心有了一支17人的网格员队伍。他们一起为社区管理“找茬”,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本报记者 李若楠 刘慧琴 向袁媛 董怡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