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芭演员吴虎生为“素人芭蕾团”跳“雪花舞”致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 郭新洋 摄
年龄跨越8岁至63岁,体形高矮胖瘦各异,一支30人编制的“素人芭蕾团”有没有可能在成团2个月、排练6次的“集训”下,登台献演3分钟的《雪花圆舞曲》?昨晚,上海芭蕾舞团如约在上海大剧院献演圣诞芭蕾《胡桃夹子》,尾声时,近千名观众见证了这一“奇迹”。
而成就了平凡人舞台梦想的,除了“雪花”们自身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更有专业芭蕾舞团和一流剧院携手,输出优质师资悉心指导,为平凡人的逐梦之路铺就“星光大道”。
华丽蜕变
两个月前,作为大型艺术公益与普及项目“艺树计划”的重头戏,“芭蕾有你”工作坊发出了一道芭蕾舞“练习生”征集令——在上芭教员的指导下,排练专属芭蕾舞段,“成团”后将献演上海大剧院。
活动发布后不到24小时便收到超过300人报名,最终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挑中了30人。其中,年龄最长的63岁,最小的只有8岁,有的业余习舞多年,但绝大部分是零基础“舞蹈小白”。
昨晚,随着《胡桃夹子》的经典旋律响起,这支两个月前才组建的“素人舞团”,手牵手自大幕两侧向舞台中央聚拢,组合成六棱形状,如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而飘洒、时而旋转。
点石成金
“到了侧幕,记得把手机全调成静音;所有的灯前面不要走人,不然你们会变成皮影戏;知道什么叫上场门吗?我再给你们解释一遍……”上场前,上海芭蕾团资深教员席小贝反复叮咛,即便数小时前彩排过,对学员们的“初登场”,追求完美的她总想关照得再仔细些。
这是小贝首次担任“素人团”的班主任,这段“雪花舞”,是她依据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一段原曲编创的。面对30个水准层次不齐的“素人团”,要在短短2个月的6次课程内让她们达到登上大剧院舞台的水准,这对席小贝是莫大挑战。
“让我头疼的是,怎么找到平均值,在短时间内让30个年龄、身形、肢体能力、舞蹈水平完全不同的人,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做好。”学员中很多是零基础,于是席小贝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将近3分钟的舞蹈逐个拍子拆分,用数字编号,帮助学员记忆动作。
祖孙圆梦
排演前,席小贝告诉所有人:你们都是雪花花瓣的一角,每个人的表演会影响这个舞台的呈现。这句极含分量的“叮嘱”,让带着梦想而来的“雪花”们更是铆足了劲。
63岁的刘维成,是团里年纪最大的一个,虽年轻时学过一点芭蕾,但为跟上大家的速度,她上课带着笔记本,回家加班加点,每次上完课她跳得都不算好,可到了下次回课时她又“焕然一新”。8岁的颜子栩和妈妈王乐一同登台,相差29岁的这对母女穿上蓝白色的“雪花裙”,笑得如花灿烂。颜子栩说:“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登上大剧院的舞台了,我6岁时参加过这里的艺术活动,当时跳的是《睡美人》。”王乐说:“我第一次登台跳芭蕾,也是我妈妈带着我,我们在上芭为老百姓开的练习班学习了两年,当时妈妈60岁,我32岁。如今我又带着女儿来。感谢上海大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有很多给予普通人实现艺术梦想的机会,大家不要放弃,有梦就去追。”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