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花盆里的蒜 食好穿暖(农民画) 见到的第一位作家(外一篇) 贴近冰川一角 长跑与人生 另一种社交 送年货
第18版:夜光杯 2021-01-26

见到的第一位作家(外一篇)

任溶溶

1941年我到苏北投奔新四军,10月17日抵达黄桥,暂住招待所等候一位名人同去军部海安。在黄桥我见到了我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位大作家,他就是吴强同志。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大家知道。他当时住在黄桥,腰间插一把小手枪,十分神气。他在招待所的大书房写作,我在书房外面偷看他。

吴强晚上空下来还给我们讲故事。记得他讲一群日本鬼子兵在河边洗澡,中国孩子偷走了他们的衣服,他们光着身子大叫远处同伴拿衣服给他们穿。也是在这个地方,我听到了陈毅同志作十月革命的报告。

对了,随后到海安,见到第二位作家丘东平同志。他以《茅山下》出名,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领导。有一次反扫荡,他掩护鲁艺同学撤退,不幸被日本鬼子射中牺牲。

再说老电影我从小是电影迷,外国片不说,国产片几乎出出看过。郑德辅送我《海上星汇》,我看得津津有味。它讲到的电影和电影人,我太熟悉了。明星、天一、联华等电影公司的影片,有哪一部我没看过的?

对金焰、胡蝶、阮玲玉,乃至林楚楚、陈玉梅,我至今记忆犹新。像我这样的老影迷,如今恐怕不多了。

我疑心有些电影已经只存在于我的脑子里。例如谭富英的《四郎探母》,拷贝还在吗?那么多本《火烧红莲寺》,拷贝还在吗?只怕它们都只留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伪满拍的电影,拷贝应该还存在的,要好好保留,是资料啊!

最可惜的是白俄从俄国带到上海不少旧俄拍的电影,敌伪时期我看到过。那些白俄去了美国,大概把这些影片带去美国了。如留在上海,我们要珍惜,好好保存才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