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英在普陀区人民医院骨科病房一对一照顾骨折且患有认知障碍的八十八岁阿婆,得到了阿婆家人的认可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
|编者的话|
护工陈阿姨刷屏了。无论是百万阅读量的自媒体文章,还是记者的专访,并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什么让众多网友“看哭了”,是什么触碰到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二十多年睡的是病房里门板搭成的临时床铺的陈阿姨,生活上很是“凑合”,对于卧病在床的阿婆和家人却绝不“将就”。在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小细节中,我们看到了她的走心,看到了她的细心、贴心,更看到了她视病家如家人的同理心,记者概括为“将心比心收获真情”。
在城市中打拼的“干饭人”,终日辛劳于自己和家人的生计,让我们各自奔忙,感受到的是生活不易;在水泥森林中,在茫茫人海中,周边人的点滴善良和真诚,却让我们彼此靠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与人为善,无数网友的热议、点赞显示:传统美德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善良的心就是太阳。一首老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个人是时代的一粒微尘,却也是照亮周遭的一道微光,聚光成炬,足以让这个城市充满光亮。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