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21位初中生撰写国学论文 先高考后面试  看“分”又看“人” 上海链家深化服务品质提升
第6版:上海新闻/专版 2021-05-17
在“浦江学堂”阅读经典,从中国传统典籍视角讨论当下社会问题

21位初中生撰写国学论文

本报讯(记者 姜燕)21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每人撰写了一篇小论文,从中国传统典籍视角,讨论当下家庭教育、师生关系、社区文化等社会问题。这是公益国学经典培训机构浦江学堂在常规学制后,增设“七书研修班”的教学实践成果,孩子们的作品结集成书《春华秋实》,在昨天的结业典礼上发布。

这21个孩子都是初一到初三的学生,此前在浦江学堂经过5年国学典籍学习,接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和佛家经典《坛经》,每周半天的课程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国学氛围中浸润成长。浦江学堂的学制是“3+2+N”,这个“N”就是七书研修班,这21个孩子是第一批在家长支持下进入N阶段学习的孩子。在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近一年时间中,孩子们接受十五讲专题讲座及五次论文撰写指导讲座教学,指导老师除浦江学堂创始人、学者鲍鹏山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大都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文学或哲学博士学位。

孩子们的论文题目各具特色,张子瀚的《远游时代的孝道》、刘行谦的《论孔子的交友之道及其现实价值》、夏睿仪的《中学生学业竞争压力与儒家智慧的化解方法初探》、袁晟祺的《论先秦儒家学习智慧对于提升学习品质的积极意义》、于瀚博的《论庄子的生死观——兼论与孔子生死观的异同》……这些高深的题目曾经“吓”到他们的父母,但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21位同学选定题目、查资料、拟框架、回顾研究现状、分析问题所在、细心撰写论文,经过多次修改与打磨,最终定稿、答辩。

其间,他们阅读了大量参考书籍,独立查阅中国知网等网站,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张子瀚线下线上总计调查945人次,走访80位空巢老人;刘行谦以问卷形式,对161位青少年的交友数量、交友方式、对朋友的态度和青少年对交友意义做了调查;赵宇喆主动在家长通讯录里寻找认识的人,一个个亲自联系进行问卷调查。

鲍鹏山说,浦江学堂让孩子们阅读经典,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社会、关心人类、拥有理想、获得认知高度。“从这21篇文章、21个问题中,我们看到了预料中的结果。”鲍鹏山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