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上海中考6月19日至21日举行 追缴代言费,明确代言权责 6名上海儿科医生展开“列车急救” 自我净化,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6-04

自我净化,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上海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查纠整改工作彻底整治顽瘴痼疾

针对不捕、不诉等重点案件重点环节,细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引,最大程度压缩检察权寻租空间,是今年上海检察机关开展教育整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3月第一批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根据中央部署,严格落实中央督导组、市委和最高检的具体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的各项工作。紧盯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等群众关注的司法问题,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彻底整治顽瘴痼疾。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结合检察实际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坚持从实际和实效出发,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教育整顿工作伊始,上海检察机关在整治“六大顽瘴痼疾”基础上,采取“6+N”形式,把整治顽瘴痼疾与完善检察权运行监督体系、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等相结合。市检察院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基层,现场督导查纠整改工作落细落实,对个别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不够到位的单位,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办其整改落实,确保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市检察院在教育整顿办下增设法律监督专项检查组,在全系统开展了重点案件集中评查、交叉评查工作,对2018年以来办理的25690件决定不批捕、不起诉等四类重点案件进行了全面自查,对其中16303件案件进行了集中交叉评查。

去年上海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制定刑事检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规定。今年针对不捕、不诉等重点案件重点环节,进一步细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引,最大程度压缩检察权寻租空间。对不批捕和变更强制羁押等案件,建立了文书告知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进行宣传告知,既以透明促廉洁,又不让司法掮客有机可乘。落实公开听证制度,今年以来共组织公开听证626件案件,不断拓展社会监督检察办案的参与度、覆盖面。

在加强内部监督查纠的同时,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牵头开展对政法机关执法司法不规范问题的法律监督,对2018年以来的六大类14951件重点案件进行了专项检察,重点监督纠正该立案而不立案、强制措施决定违法、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不当、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按照法律规定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查办,切实发挥检察机关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的重要作用。

持之以恒深化“从严治检、从严治长”

本市检察机关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把政治教育、警示教育与查纠整改有机结合,坚持党组首学、中层干部政治轮训、全员双周学习等多层次、全覆盖的政治学习格局。创设“午间学堂”等模式,工作学习两不误,不断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全市检察系统持续多年深化“从严治检、从严治长”专题教育,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进“四责协同”机制落细落实,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清单,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查纠整改环节,针对政商关系不当、与律师及当事人交往不规范、检察官离任后违规从事律师职业等社会关注问题进一步开展排查整治,同时更加深入开展谈心谈话,用好“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推心置腹规诫劝告,让干警真切体会到组织的良苦用心,主动讲清问题。其间,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杨玉俊主动坦白相关问题。

同时,充分发挥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施净岚,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平安英雄”马玮玮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英模精神,营造崇尚模范、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以求极致精神当好公共利益守护者

今年初,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对人行天桥开展适老性改造的建议,公益检察部门随即开展相关工作。针对宛平路肇嘉浜路天桥缺乏无障碍设施状况,徐汇区检察院与区相关部门积极磋商后,于6月2日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区相关部门采纳了检察机关建议并确定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在教育整顿全过程,以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感受度和获得感来检验教育整顿成效。依法严惩“高空抛物”犯罪,对高楼外墙脱落和涉窨井盖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推动完善相关社会治理。针对《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安全条例》的实施,在走访排查治理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解决居民充电难题。充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办理了首例确认监护权支持起诉案,帮助监护困境儿童解决落户入学难题。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加大办案力度,制发检察建议或公告80余件。

日前,崇明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区内有十数条农村公路部分临河路段未按标准设置路侧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区检察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磋商,依法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目前相关部门已对部分路段按照规定加装了沿河护栏,为花博会的成功举办增添了一份重要的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 郭剑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