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百年印刷红色主题展开幕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97) 用足尖绘出未来图景 文化软实力的“诗意空间”
第4版:要闻 2021-07-13

文化软实力的“诗意空间”

宋宁华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诗。7月8日,黄浦滨江,一座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浦东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从此,人们谈及陆家嘴时,眼前浮现的不仅是熙熙攘攘的金融城、人潮涌动的旅游目的地;因为一个文化地标的出现,少了几分喧哗、多了些许静谧,给都市人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最具魅力的就是其文化。在寸土寸金之地造美术馆,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艺术,体现了“魔都”放眼未来、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和珍惜。要把宝贵的资源用好用足,颇费思量。环顾浦东美术馆,面积不算太大,占地近1.3万平方米;由于是小陆家嘴滨江最后一块“黄金宝地”,周边的“邻居”们早已安营扎寨。一座全新打造的美术馆,既要有其独特的风格,又要和其他建筑协调,从建筑设计风格上要达到既“有我”又“无我”的境界。

从外观上看,浦东美术馆做到了。陆家嘴集团邀请了法国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设计,他认为,诗意的维度在浦东美术馆的表达中尤为重要,建筑与艺术在对话中永存,艺术与诗性在建筑中不断打磨彼此的意义。他在设计中采用了“领地”的概念,希望观众的参观之旅始于踏入建筑周边场景的那一刻,“我希望浦东美术馆像是沉静融合在广袤大地上的一方雕塑,人们看过去的时候不要认为这是个独立的建筑,而是和地、景和空间小品搭配延续,自然而然连贯在一起。这种模糊性是我刻意想要营造的,我是在和黄浦江、和周边空间玩一场互动游戏。”

笔者在美术馆周围漫步,发现这种“模糊性”的理念得到了具体体现。由于浦东美术馆的建筑立面和地面主要选材均为白麻大理石,和周围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外滩隧道入口、人行道等实现了从色彩到材质等“底色”的呼应。也正是由于以白色石材为基调,原本有限的占地面积不显得局促,浦东美术馆成为一个开放式的领地——美术馆向北毗邻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向西延伸到黄浦江畔,向东经由花园广场连接东方明珠塔,形成了近3万平方米的美术馆领地;既凸显了美术馆临江的地理位置、自成一体,又和周围环境无违和感。

浦东美术馆,坐拥无敌江景,无疑要在“江”和“景”上做足文章。近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黄浦江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时指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沿岸是上海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是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浦东美术馆有一个不容错过的“观景点”,53米长的廊桥自浦东美术馆二层侧门延伸而出,与沿江景观规划衔接,直达为追求“领地”统一感而特别设计的陆家嘴滨江步道亲水平台。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这种有文艺范的“打卡点”不可或缺,常常成为“魔都”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对于一座优秀的美术馆而言,不仅是外观上的高颜值,更重要的在于,这是一个承载艺术品的空间,要让每一个艺术品在这里得到最妥帖的安排,让每个观展者得到最舒心的体验,“以观众为中心”,才是其终极使命之所在。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让光线来做设计。此言并不夸张,对艺术家而言,光,是空气、是水分,是艺术创作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印象派画家们走出画室,在捕捉变幻无常的光影中,将对美的诠释投射到寻常风景,打破传统,在看似混沌的笔触中创造出艺术的流派风格。在浦东美术馆,长55米的镜厅是一个亮点,设计风格旨在致敬马塞尔·杜尚的著名作品《大玻璃》,通过高透的镜面折射光线,不但倒映出黄浦江对岸外滩的美景,还隐喻了“第四维度”的时空变幻。今年,英国泰特美术馆为浦东美术馆带来的开馆大展是“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以“光”为主题,可以说与浦东美术馆建筑设计交相辉映,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

作为一座公共美术馆,浦东美术馆要承担的不只是一个普通展馆的职责。未来,法国奥赛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品都有可能在这里展出。眺望黄浦江两岸,百年外滩建筑群见证了历史的沧桑,陆家嘴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塑造城市软实力的神韵魅力,国际高水准的城市文化地标责无旁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