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海
钱有春是老工会工作者。他是我的前任,六七十年代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任主任。我调进东宫时,他已去了上海市旅游局。离开东宫后,他仍旧难舍在杨浦工作、生活22年的情结,还常常回到“娘”家走走,并与我谈得甚为投机。上世纪末,我帮他整理过三万多字的回忆录,名为《岁月匆匆》。有些情节颇有意义。
上海刚解放,年仅20岁的钱有春到市总工会报到后,分配在组织部。他出身成分好,本人是产业工人,参加革命早,年纪虽小,可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先后担任组织科副科长、接待科科长等职。
1950年春节前后,周恩来总理多次来上海,参加革命工作者、劳动模范团拜会和相关活动。总理在上海总工会时的一切接待工作,都落实到钱有春身上。总理端庄、高雅、细致,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温馨而睿智的目光和慈祥的微笑,极富魅力,尤其是平易近人的态度,给老钱的印象很深。
因为专事负责接待,所以他常有机会与总理单独接触。一次,在接待时,由于不知道总理不会抽烟,他恭恭敬敬地把烟递过去。总理摆摆手,微笑着像拉家常一样地说:“小朋友,你不抽烟好!别人吸烟,你不要吸呀!香烟里含有尼古丁,多吸有害健康。”这时,钱有春忽然想起曾听人说,毛主席的抽烟很厉害,于是他对周总理说:“那毛主席平时爱吸烟,总理,您能不能回去劝劝主席,让他也戒烟!”总理听后,两条浓眉突然舒展开来,哈哈大笑。笑得钱有春莫名其妙……
几十年过去了,钱有春对我讲起当年的这幕情景,仍是那么兴奋、幸福,深沉的双眸中闪烁着光彩,对我说,那时太年轻天真,有什么就说什么。总理不会当面劝主席戒烟。也没想到毛主席烟吸了一辈子,怎么能说戒就戒呢?可当时总理对我这样一个普通的青年人是那么随和、关怀、亲切……
现在,钱有春已至耄耋年华,早已离休,住在田林新村,与我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