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鲁迅与木刻有什么故事? 光音的故事 也是家国的故事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1-11-15
79岁的作曲家屠巴海因为音乐所以快乐——

光音的故事 也是家国的故事

屠巴海与老友朱逢博再次合作 郭新洋 摄

上个周末,79岁的屠巴海站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参加上海轻音乐团成立35周年音乐会《光“音”如梭》的演出,与几十年的老朋友朱逢博再次合作。伴着那些熟悉的旋律,他也仿佛在时光漫步,音乐给他带来的欢乐历历在目——那一年出访日本表演,他第一次坐上了波音747;为了在中国推广电子琴他拍摄科教片……音乐与快乐相伴,萦绕在心头。

忆当年 抢购“四喇叭”

屠巴海名声在外,他创作了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如首届东亚运动会会歌《崛起的东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歌《蓝天下的至爱》、2007世界特奥会颂奖音乐《辉煌进行曲》、上海电视荧屏上《快乐大转盘》《360》等系列节目的主题曲等等。屠巴海说:“1980年,我和别人合作出版了全国第一盘立体声盒带《西湖的清晨》,同名主题曲还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80年代初,屠巴海去广州演出,跟着大家一起去抢购“四喇叭”录音机。“当时人人都要带上几盘邓丽君的磁带。”屠巴海说,他还喜欢看香港的武打片,“也算是业务学习吧,艺术创作就要多看看没见过的。”

那会儿,没见过的还有大飞机。“我记得和朱逢博一起随团出访日本演出,我第一次见到了波音747,能坐几百人的大飞机。”屠巴海说,“当时日本经济腾飞,5层的高架桥看上去就像外星建筑一样,街边唱片店里的歌好听到让人迈不动脚步……现在这些中国早就有了。”

“不过,我们这些年流行音乐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网上有些男歌手太‘娘炮’。我们的流行音乐工作者,还是要给大家带来更多积极正面的东西。”屠巴海说。去年,屠巴海为淮海中路街道举办的“红色文化节”节歌《永远的红色》谱了曲,他说:“歌词写得好,歌名也起得好,用了三个红——中国红、奋斗红、时代红。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从内心深处感到十分光荣,十分自豪。”

敢尝鲜 首弹电子琴

做流行音乐,要像屠巴海一样,敢于尝“鲜”。在屠巴海的音乐生涯里,他创下过许多“第一”,比如他最早发现和力荐沈小岑(见右图),并第一个指挥沈小岑演唱其代表作《迎着黎明迅跑》和《请到天涯海角来》;他所创作的《流水》《时钟》专辑填补了我国电声乐器方面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上海第一个弹电子琴的人。

“那时,上海市手工业局为了向海外推荐中国的手工产品,找我为广告片配乐。每次请乐队,要花不少钱。当时就想,要是能有一台电子琴,就方便了,可以做出各种效果。”屠巴海说。于是,手工业局就采购了一台电子琴,“没人会,也没人敢试,毕竟当时人们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一台电子琴就要3000元呢,怕弄坏了。我喜欢新鲜事物,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把电子琴搞明白了,我也就成了上海第一个弹电子琴的人。”

听说上海有了电子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想拍一部纪录片,当时纪录片大都介绍插秧、农耕这些内容,观众也想看点电子琴这种新潮产品,“他们找我来拍,我在镜头前表演了一段。”屠巴海说。

除了电子琴,屠巴海也是国内最早玩电吉他的人之一,从第一次摸到电吉他到上台演奏,他只用了两天。算起来,他会演奏包括电声乐器在内的六七种乐器。他还为电视剧写主题歌,如1986年沪港首部合拍片《一代枭雄》、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太阳河》……“其实,要感谢这个时代的发展,给了我不断尝鲜的机会!”

共白首 校园遇真爱

就在《光“音”如梭》演出前不久,屠巴海还有桩喜事,他和妻子陶世泉获得了静安区2021年度“海上最美家庭”的称号。“我们是上音附中的同班同学,因为音乐相识已经快70年了,明年是结婚60周年。”屠巴海说。

“当年,考进上音附中很难的,5000名考生,最后才录取了50多个人。”屠巴海出生在四川,妈妈是钢琴老师,爸爸是画家刘海粟的学生。后来,父母把家搬来了上海,屠巴海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在家又没人照顾,就只能跟着妈妈去上课,课堂上他竟然比大孩子学得还快。刚满5岁,他就被爸妈送进了学校,老师也看出了他的音乐天赋,每天早上全校的唱国歌,都是他指挥的,从一年级指挥到小学毕业。毕业后,他去参加了上音附中的考试,还遇到了一生所爱。

很多人都知道屠巴海作曲、指挥,“我其实学的是大提琴,当时在学校第一个不敢说,第二绝不让。”屠巴海说,“她是拉小提琴的。那时候,我们一起下乡,去码头、工厂,给工农兵表演。后来一到法定年龄,我们就结婚了。”想象中的“海上最美家庭”,两位音乐家在家一定是琴瑟和谐,屠巴海却说:“我们和所有人都一样,结婚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责任,我们带着父母去旅行,为他们养老送终,还要抚养孩子们长大,现在帮着培养第三代。”空余的时间,妻子喜欢研究中医,屠巴海喜欢走路。“在饮食上我力求清淡,每餐不过饱。”屠巴海说,“减缓衰老,也是不想给后辈带来麻烦。”

身体好了,屠巴海也有精神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今他帮着上海各大老年合唱团排练和指挥。“居委会也来找我帮邻居们排练,我们也喜欢和大家一起唱,这样更有活力。”屠巴海笑着说,“可能给居委帮忙比较多,他们就给了我们这个‘海上最美家庭’称号,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大家一样的,有泪,有笑,有音乐。”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