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社区小先生 社会大治理
第4版:上海新闻 2021-11-15
宝山7.8万名“红领巾”带领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小先生 社会大治理

 

“小先生”的议事会

“小先生”在画彩虹斑马线

放学回家,乐乐放下书包就出门“扫楼”。

楼梯间有没有堆物,垃圾有没有分类、有没有丢对地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碰上有问题的,他还会敲门提醒。

“阿姨,楼道不能堆物,不安全。”“叔叔,垃圾不能丢在这里。”很多大人司空见惯的事,孩子眼里却揉不得沙子。这令妈妈何亚茹很感慨。

乐乐大名小李,家住宝山区杨行镇福地苑,是一名三年级学生。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令自己骄傲的称呼——“社区小先生”。“以前他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现在和邻居见面都会微笑点头,还特别喜欢参加社区活动。”何亚茹告诉记者,在儿子的带动下,她也成了一名家长志愿者。

在宝山,像乐乐这样的“小先生”有7.8万名。当好学生,也做好“先生”。“小先生”进社区,既是“双减”后学校教育的新探索,也是社区柔性治理的新实践。

1 社区来了“小先生”

前不久举行的世界城市日大会上,第二届城市治理实践案例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由宝山团区委报送的《社区小先生,社会大治理》案例榜上有名,荣获最佳案例奖。

那么,“社区小先生制”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宝山团区委、区教育局创新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一次尝试——让“红领巾”走进社区,做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小老师”,将社区、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起来,也让社区成为学校教育之外另一个“大课堂”和“实验室”。

“小先生制”其实不算一个新词。它发源于上海宝山,如今又践行和丰富于此。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宝山创立“小先生制”,创办“山海工学团”,把工农青少年组织起来,边劳动边学习,同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倡导“教学做合一”。

近90年后的今年7月,上海宝山7.8万余名少先队员从学校拿到了一本“社区小先生”通关护照,上面列出了12个项目的闯关清单,包括“最美清道夫”“堆物gogogo”“社区美容师”等。每完成一项任务,即可获得一枚印章。从今年7月到明年3月,集满10个印章的孩子,可以获得一枚“社区小先生”奖章。

千万别把它当做一次简单的闯关游戏。走进社区“大家庭”,这些“小先生”不仅提高了劳动、社交能力,增长了生命安全、生态环保等知识,也感受到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更带动了很多原本“冷漠”的成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治理。

比如,闯关清单中有一项是“家有萌宠”,要求少先队员担当“小先生”,宣传带动家人文明养宠,增强法治安全意识。

张庙街道呼玛四村少先队员钱凯乐家里一直养狗,对此很有感触。“‘当当’是我们家庭的一分子,也是我的好朋友。参加‘家有萌宠’闯关时,妈妈对我说:‘每个人都有爱宠物、养宠物的权利,但任何权利都建立在相应的约束和义务上。’”

以前,小钱对讨厌狗的人很不理解。现在他出门遛狗时,手里一定记得带张卫生纸,“当当”大便后,他就顺手把粪便捡拾起来包好,扔进垃圾箱。看到邻居的宠物随地大小便,他也会上前劝告,并帮忙处理。小钱说:“不给别人造成困扰,让更多的人爱上它们,才是对宠物真正的爱。”

孩子的成长,对于大人也是教育。社区治理中,宠物引发的纠纷和对立比比皆是。来自孩子的榜样力量,有时候冲击力更大,教育意义更强,也更容易被父母、长辈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促进社区治理的一股柔性力量。

2 校外多了“大课堂”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孩子到哪去,做什么?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宝山区“社区小先生制”的推出,与“双减”政策的实施恰好同步,也为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答案。

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晓波告诉记者,“双减”政策推出后,更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小先生制’走过探索、传承、创新的80余年,通过挖掘陶行知先生‘真人教育’‘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内涵,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掌握诸多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技能与素养,已经成为宝山教育的特色品牌。”

美化社区、清洁绿化,让孩子们提高了劳动能力;亲子联谊、跳蚤市场,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老助老,关爱自然,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学会关爱他人;清理堆物、逃生演练等,强化了他们生命安全意识。这些都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学不到的。

“最开始,我带孩子参加了一次跳蚤市场,没想到还没回家,他就在问我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杨行镇福地苑的居民段庆琳告诉记者,以前从没想到,孩子竟然这么热衷于社区活动。“当上‘小先生’后,家里的垃圾都是他扔的;每家门口的水、电表箱前有没有堆物,他会去检查;谁家的快递没收,他也会提醒。”

“小先生”参与社区活动,并不只停留于到一到、看一看、玩一玩,相反,由于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很多孩子产生了社区就是“大家庭”的概念。

宝山区月浦镇月浦八村团干部黄玉对此印象特别深刻。“今年,小区要改造一个儿童游乐场,对于其中一个公共空间的设置,大家拿不定主意,就让孩子们来决定。”让黄玉没想到的是,20多名社区“小先生”竟以此为契机,成立了“月浦八村居委儿童议事会”。

9月24日,“儿童议事会”首次开会讨论,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竟然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写作业的空间,取名“学习中心”。原本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对于“学习中心”究竟该不该收取维护和服务费用,大家又各有想法。

于是,还是让孩子们来拿主意。没想到讨论到最后,“小先生”就此开了一场辩论赛,大家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家长们则坐在后排观摩。赞同“不收费用”的一方最终获胜。结果并不重要,让大人真正惊喜的,是孩子们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热情。

这样的议事会不止一个。在大场镇铂金华府,“社区小先生”成立了铂金华府“彩虹理事会”,小区里的少先队员们经过民主选举,还选出了理事会主席、副主席、理事等,由9位7到14岁的少先队员们担任。

今年暑假,第一次理事会开会,大家讨论了“探秘小森林”的设计方案。这原是社区一个绿化带,但因疏于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先生们”七嘴八舌提建议:“拱门上有彩虹色的灯”“最好能涂鸦”“可以逗玩昆虫”“可以探险”……在孩子们和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力下,一份设计方案最终成型:进口处安装太阳能板、彩色发光盒和灯带;中间是生态花园、森林基地;还有亲子游戏互动栏以及石头、花盆手绘等等。

铂金华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秋芬对此十分感慨:“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除了开动脑筋参与设计,孩子们也增添了自信心,有了社区小主人翁的意识。”

3 柔性治理“帮大忙”

目前,宝山区已有7.8万余名少先队员到全区487个社区报到,参加“社区小先生制”的各项闯关任务,带动了近11万名家长参与社区治理。这对于社区来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治理力量。

吴淞街道永清新村团干部韩利还记得,前不久小区搞人大代表选举,快结束的时候,和衷中学的“小先生”小陶跑了过来。“我有空,我把小区里的垃圾捡一下吧。”后来小区里统计疫苗注射情况,宝山区永清路小学的一群“小先生”自告奋勇,帮着一起打电话,领到260户家庭任务的他们,分批核实,真的帮了大忙。

大热天里,孩子们参与疫苗接种的宣传,正好碰到小区里一户残疾人家庭刚刚重新装修,大包小包地搬回家。“小先生”和家长们马上上前,分了六七趟帮忙把所有东西送到4楼。“家长们都在微信群里说,孩子们特别高兴,因为能够帮助他人。”

“以前,关心社区,愿意当志愿者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小先生制’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也带动了家长们的积极性。”陆祎是宝山区淞南镇淞南十村居民区副书记,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小区将“社区通”的线上议事平台搬到了线下,成立了一个“爸爸议事会”。181位爸爸带着孩子们,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治理出主意,想办法。

“有一次,爸爸们到社区活动室开会,活动室门前正好是小区里最繁忙的一个交叉路口,车来车往。一个孩子突发奇想,马路上人行道有斑马线,我们也在这里画一个斑马线吧。”陆祎还记得,当时大家就纷纷开始“头脑风暴”,最后决定要做一个“彩虹斑马线”。

爸爸们测量布点,孩子们帮忙画线,最后再一起用彩色涂料漆画。社区里的“彩虹斑马线”就此诞生。因为特别醒目,无论是开车还是骑车到这里,人们都会放慢速度,让行人先行。

张永娟是宝山顾村镇成亿宝盛家苑的团干部,她告诉记者,电动车乱充电原本是小区顽症,飞线充电多,年纪大的居民爱将电动车推到楼道里停放,很不安全。“社区小先生”给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210多个小朋友到社区报到,家里一半以上有电动车,他们不但自己检查自家楼道,还到别的楼里敲门一家一户宣传。”张永娟很感慨,“孩子们很认真,他们还和家长建了一个群,在里面认领任务,相互督促,大人们要给孩子做榜样,自己首先就要做的很好。一来一去,电动车乱充电的顽症得到了改观。”

宝山团区委副书记冯群告诉记者,“小先生制”最大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新实践,也是社区治理的新探索。“孩子们是情感纽带,通过柔性的力量,把家长和社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创新了社区动员的方式。”

据冯群介绍,目前的“社区小先生”闯关清单还是1.0版本,主要是从便于社区操作的简单事务入手。“我们还在探索社区发布需求,‘小先生’们揭榜的新模式。”未来,随着实践的深入还会升级,“小先生”和家长们将有更多深入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