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中小学生昨天起放寒假,这也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寒假。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学科类补课的“禁令”执行得怎样?前天,记者探访了多家机构,绝大多数门庭冷落,中学主课培训几乎绝迹,唯独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所谓兴趣拓展培训仍有“可疑”之处。
“少儿编程”受青睐
记者的采访围绕教培市场中是否依然存在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违规开班、是否存在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名义超范围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展开。寒假来临之前,一种名为“少儿编程”的培训课程备受小学生家长的青睐。一家头部少儿编程教育机构的课程负责人表示,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同时对提升数学成绩有帮助。
紧接着,记者又前往一家主打“儿童科学实验”的教培机构。销售人员介绍,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展开,目的是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从中还能学到数学知识。
小学课程“好糊弄”
为什么校外教培机构的寒假班普遍热衷做小学生的生意?沪上一位中学校长道破天机:“小学低年级的语数外知识比较简单,也更容易与艺术、科技等兴趣拓展培训相结合,所以更便于机构‘打擦边球’。而中学生就不好糊弄了,往往需要靠刷题去提分,这样的培训绝对是踩红线的,所以教培机构也只能退避三舍了。”
据了解,目前针对究竟什么才是“素质教育培训”尚未出台具体的细则标准。但是,教培市场又亟需有一个“标准”去规范相应的教学业务,特别是受“双减”政策严控的寒暑假培训,必须精准地划分出应试教育培训与素质拓展培训之间的界线。这样既可以使素质教育回归本源,还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个性化地成长,同时又能让教培机构在开设真正的素质教育课程时有据可依。
建平香梅中学校长李砚峰说,寒假是一个调整身心、放飞心灵、培训兴趣以及梳理过往学业得失的日子。家长一厢情愿地把孩子假期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孩子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样的后果往往得不偿失。
首席记者 王蔚 通讯员 刘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