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
1月20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龚正表示,上海将新增普惠性托育点60个,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近年来,“儿童友好”这一理念被频繁提及。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守护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去年,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等“5个友好”维度。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地方,都在致力于把儿童友好理念落实到城市生活中。
儿童友好,意味着要更多地从儿童的需求和视角出发,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让孩子们享受到公平、便利、安全的服务。上海有的社区在“微更新”中,设计户外运动场时针对3岁-12岁少儿群体的特点,引进平衡木、攀岩墙、秋千等设备,一经开放就受到周边孩子欢迎。相反,如果总以成年人的视角看问题,而不“蹲下身子”、体验和感受孩子们眼中的生活环境,就很可能忽略他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需求,像发展普惠托育、开设托班,在让孩子获得照护的同时,也能有效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对不少有托育需求的家庭来说很有必要。曾有媒体报道,有的女性外卖员因为孩子无人照料,不得不带着孩子送外卖,这样的状况远非理想,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无奈的选择。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增加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整个家庭都能从中受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育选择。
有一句话说:从1米高度看城市。这“1米高度”,即儿童视角。城市建设中,要把这些“小小”的社会成员摆到更重要的位置,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都更具善意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