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他有好多次提议去走走那个地方,这次终于在一个无事的午后成行。两个人从复兴中路、东台路、肇周路、走到济南路。其间,还拐进这四条路中间的吉安路。那是他自幼年到进入大学前的生活之地。之后,搬离了此地,许多个日子里也曾回来看过一两回,而如今迫不及待地拉我再回去,是因为得知这块区域“动迁”得差不多了。
从地铁站出来,走到复兴中路东台路路口,最先留意到的是家托儿所。虽然两扇铁门锁着,但透过铁门上镂空的栅栏,还是看得到托儿所的大概。他说,幼年印象里,教学楼门边除了小滑梯,还有小花坛。
朝前走,路过一家工业风的小咖啡馆。进店一眼就看到白色大方瓷砖的墙面,以及墙角边一只老式理发店里那种皮质转椅,往上看,泥砖的房梁上保留了粗粝的墙面还有裸露的电线。他问清瘦的店员,可知这家店的故事。回答是意料之中的否定,于是他笑着告诉我和店员,这里完成了一次华丽却也合理的转身——二十年前,它是一家粮油店。
越往前,他的记忆愈发苏醒。比如:哪家杂货店卖过玩具小手枪,
当时没有零花钱,于是放学后天天来店里解眼馋,老板任凭来去,并不会厌嫌小孩子们。又比如:东台路的杂货店面和小摊有卖古旧桌椅的,有卖搪瓷面盆的,也有卖算盘、雨伞之类的,总有别处的人从附近的弄堂里穿出来,来看这里的市井物件,顺便聊些生活的匆忙。再比如:志成坊里出过的最大名人是象棋大师胡荣华,还住过一个有名的画家,而几号里的谁谁读书时就是“调皮蛋”,楼上某家人家的女儿回国探亲时带回的巧克力让整幢楼的小孩子们都开心了好几个星期。
也是有惊喜的。喏——已没有几户住家的弄堂还散发着曾经的气味,而直到今天第一次突然辨认出那些花墙上的纹饰有着法式风格。
路过一处篮球场大小的停车场,他忆起,这不就是小学二三年级时出操的操场吗?进门右手边,沙坑还在,不过小多了,给男生练臂力的梯杆还在,不过有些锈了。他兴奋地攀上梯杆,玩耍是不敢了,张看远处高处还是可以的。
我望着他,也笑了。时间好快,快到我们这些不过三十多岁的人,还远没到有资历与人闲说轶事的年纪,居然也听闻些掌故,甚至是掌故本身。那是用心境和记忆合成的底片,也是对过往的理解与评价。往回走时,在复兴中路上,他突然说,还是有东西没变——这路两边的树啊,还是和记忆里的一样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