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董健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扫二维码看代表风采
“当好人民代表,不负选民重托。”这是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代表董健上任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4年多来,她认真履职,对人民群众的呼声乐于代言、敢于直言、善于建言,共参与提名议案7件,个人提交建议15件,参加各项履职活动67次。她说,代表就要做选民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有段时间,不少居民向董健反映:“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太少,小区很多楼栋存在飞线充电现象,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她先后到几个小区实地了解,发现问题确实棘手,便写了一个《关于规范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建议》,希望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作为审批新建小区的必要条件,根据小区建设面积、住户多少,要求建筑方设置足够数量的充电设施;对已建小区,责成物业管理方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应在室外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区域,加装充电设施等。
这个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重视,现在很多小区都增加了充电设施,居民们很满意。
董健是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在一个学生做的访谈节目中,有盲人嘉宾吐槽:“现在盲道经常被占用,上面有井盖、消防栓、共享单车、商铺外延等,盲人出行困难,甚至还会因此受伤。”董健和对方进一步交谈后,得知现在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用中问题不少,如盲道时断时续,不连接完整,在路口、公交站点等没有提示;社区和公共场所的盲道太少;主干道的盲道较多,但基本无利用价值;下雨积水后盲道会特别滑,容易摔倒,等等。
经过现场体验、实地调研,董健提交了《关于上海优化视障者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希望严格杜绝盲道被占现象。提出“在修路工地现场,如果需要占用盲道,哪怕只有一天,也必须及时补设临时盲道”,同时建议增加交通信号灯的提示音等。
“市交通委看到建议后,专程来到学院和我当面沟通。现在许多交通信号灯都增加了提示音,盲人朋友走路方便多了。”董健笑着说。
董健的选区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她也非常关注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前两年,她以课题领衔人的身份,参与撰写了《发展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一波波措施接连出台。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