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对校园霸凌说“不” “看到江豚,一切辛苦随风而去” 郁金香“绽放静安” 探寻“上海原住民”獐的秘密 “史上最短”冬天已过 上海2月26日入春
第7版:上海新闻 2022-03-03
申城“长江卫士”助力守护一江清水

“看到江豚,一切辛苦随风而去”

前天一大早,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廷贵打开电子邮箱,将一份关于“长江十年禁渔与水生生物保护”征文情况报告,发给了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施行一年了,但我们为保护母亲河做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一年。”陈廷贵说。

水下被动记录仪

自去年3月与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建立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以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师童剑锋、高春霞等人就更忙了。这两天,他们忙着改进自主研发的水下被动记录仪,开发嵌入长江江豚声音智能识别算法——这是我国自主研发首次应用于河口长江江豚声音监听的被动声学记录仪。

早在2018年,他们就联合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对长江口珍稀濒危生物展开调查。去年底,联合实验室申报的“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技术研究”项目,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2022年度科技兴农项目立项。

第一线数据调查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教授自担任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以来,每年只有春节才会休息两天,其余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从2018年3月中心成立以来至2021年底,中心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专题研究项目43项,完成调研报告27份,向主管部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30份,完成长江退捕舆情监测报告57期。”唐议说。

中心常务副主任潘迎捷已是一头华发,但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潘迎捷的工作热情更高涨了:“当看到成群的鱼儿和跃出水面的江豚,一切辛苦便随风而去。”

要保护好一江碧水,来自第一线的调查数据必不可少。今年1月以来,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对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的89个县(市、区)1364户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情况作了网络调研,同时通过地方工作人员核实数据。新学期开学后,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就陆续收到了调研结果。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