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15天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98例、无症状感染者1057例。上海正在经历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尽管如此,哪怕最悲观的人也会坚定相信:对于上海来说,动态清零,拥抱春光,只是时间问题。这种信心,来自于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流调人员,来自于每一位基层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来自于每一位普通的上海市民,来自于这座城市的精神与品格。
中国两年多的抗疫历程,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战胜病毒,仅靠强大的医疗资源是不行的,还需要精细入微的社会治理,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民力量……
昨天,有一张截图在朋友圈被不断转发。那是一位姓蔡的女士,发在自己小区业主群里的一段话:“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目前的情况:1、出门买东西一次买大概三天的量。这样,如果突发闭环核酸48小时家里有储备,如果确实需要闭环14天,政府会给解决方案的。2、自行外出购物。我们小区目前周边菜场、超市正常,把物流留给更需要的人,自己就当运动散心。3、我目前都是在工作日采购,把周末的资源留给上班的居民。4、少看各种非官方消息,减少给自己添堵的机会。对普通市民来说,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是为社会作贡献。”
话语很朴实,但却让人破防。很多人转发时都感慨万分地点评:这就是上海人的觉悟。
昨天召开的第12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特地致谢上海市民和一线防疫工作者,一番肺腑之言拨动人心。他说,“这次疫情处置过程中,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是广大市民支持理解和积极配合,这段时间以来,全市防疫人员顾不上家庭,不分白天黑夜,持续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
是的,这些天,我们读到了太多这样的故事:浦东招募30名“会测核酸的人”,数百名专家争相报名;普陀一小区封控管理,居民区书记在车上睡了14天;徐汇区一位95后外卖小哥,不送外卖改为弄堂居民配送物资;静安区一对小夫妻,丈夫是警察,守牢机场闭环第一关,妻子是医生,坚守社区疫情第一线;上海交大上千名老师自己开车为学生送饭,有的还开始研究算法提升送餐效率;复旦师生的朋友圈中,一份名为《温柔时刻分享组》的共享文档广为流传,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温柔文档”……
这些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想起昨天读到的一篇写上海疫情的文章,有一句话特别赞同:“全社会都需要看到温暖和光。”因为温暖可以传递,光可以照亮他人,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暖心事抚慰人心,越需要有一份力,发一分光。市委书记李强说,特殊时期要拿出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这是对上海的干部说的。事实上,每一位普通的上海市民,都可以尽己所能,守护上海。
有能力的,可以增援抗疫一线。普通市民,也能当社区志愿者。日常生活中,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哪怕只是留在家里,只要能配合抗疫工作、防疫举措,也是一份不容忽视的贡献。我始终觉得,比起充满戾气地恶意造谣、扰乱人心,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这些天,走在上海街头,人少了很多,车也少了很多。又有了抗疫之初整座城市静下来、慢下来的感觉。但我们深知,有一些人慢下来,就必须有一些人快起来。慢有慢的责任,快有快的使命。无论是奋力奔跑的,还是静静等候的,都值得感谢。感谢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守护你所爱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