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夕照土林(元谋) 邻里之情 循着麦香…… 瀛洲粽情 遇见林青霞 买书拾趣
第10版:夜光杯 2022-06-11

循着麦香……

周钰栋

再过一阵子,田里的麦子就要成熟了。到那时,随着那一波接着一波的金色麦浪一起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农人的一张张笑脸,还有从磨坊,从灶间不时地飘散出来的阵阵炒麦粉的香味。我爱这麦粉的香味,因为我曾为它起早贪黑地挥洒过无数的汗水,还因为它曾带着母亲的慈爱一口一口地喂入我的肚腹,供我快乐无忧、健康平安地成长。为此,我写下了《飘香的炒麦粉》(刊2020年8月29日新民晚报“夜光杯”)一文,向田野大地致敬,向麦粉致敬,向仁慈的母亲致敬。

那天,我正在教室里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几位学生拿出一本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初中版)杂志,指着其中一篇题为《飘香的炒麦粉》的文章对我说:“老师,这是您写的吗?”我一愣,心想:“这家刊物怎么未经告知就私自转载我的文章呢?”不悦,开始在体内弥散开来。可学生却丝毫没有觉察出我的情绪变化,一个劲地向我提问:“老师,麦子和麦粉是一样的吗?它们之间有啥关系?”“炒麦粉的香味是怎样的一种香味?”“为什么说炒麦粉里有乡愁?它跟父母又有啥关系?”心中的不悦早已被想提供给学生的那一个个答案所淹没。没想到自己写的一篇短文竟会引起如此热烈的思考和追问,我兴奋至极,耐心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

下课后,我开始复盘学生向我提出的那几个问题,总觉得这些问题虽说回答起来不难,但要他们真正弄明白,将问题化为真实的感知和切身体会却不易。当今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导、培训包围着,早已不可能“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也很少能在田野上撒野、奔跑,与大自然热烈拥抱。他们不识农事,而这种“不识”是“未曾经历”所造成的。记得我年轻时刚下乡,乡亲们也曾不止一次地叹道:“要让这些连草和麦子、韭菜都分不清的学生娃下地干好活,难哪!”但经过一个阶段的劳动锻炼,我不仅分清了哪是韭菜,哪是麦子,还掌握了不少农事技能,更重要的是当我经历了一番番“汗滴禾下土”的历练后,往日坐在课堂里反复吟诵过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便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践行的敬畏。所以,每到麦收季节,“颗粒归仓”成了我肩头的重任,尝一口飘香的麦粉成了犒劳忙碌了一年的我的心头所好,纵有千辛万苦都会化作了无言的喜悦和无限的欢愉,除了“陶醉”再也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再看看眼前的学生,要让他们将来能扛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那就必须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通过“双减”这一方沃土,培育他们勤于“思考和追问”的能力,这一切,其实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想到这里,对于那本杂志转载我文章一事反倒有些释怀。我想,我的短文在晚报“夜光杯”刊出,不就是为了让读者看的吗?如今有刊物转载,可以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阅读量,让更多的读者能循着麦香去感受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乃至所有的温暖与美好,伴着心中的乡愁走向未来。而这,不也是我的初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