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知足·智慧 雨莲(剪纸) 双肩包 丁悚撰制春灯谜 一曲长歌对白头 混合的滋味 磨剪子唻戗菜刀
第12版:夜光杯 2022-06-20

磨剪子唻戗菜刀

赵荣发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子女结婚后最好与父母分开居住,保持“一碗汤”的距离,这样既便于小敬老,且等小夫妻俩有了孩子,父母也可随时搭把手,双方的幸福指数更高。

但是,再好的设想也有漏洞。不久前,有位背景相仿的文友,在父母不得已缺席两个月,自己当上“煮妇”遇到难处后,就只能在朋友圈讨教:“家里的一把菜刀越来越钝,有啥办法磨一下?”大家献计献策,而我也由此想起了许多往事。

以前车马慢,以前匠人多,木匠、竹匠、剃头匠、裁缝等等,他们的吃饭家什里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刀具,且本人也都为磨刀高手。木匠能够“唰唰”地刨出一朵朵好看的刨花,竹匠可以把竹子劈成薄柔的篾片,随心所欲地编出各种竹器,没有锋利的刀具简直就是痴人梦话。剃头匠更加小心翼翼,除了剃刀不容含糊,尤其注重刮胡子刀的光洁锋利,几乎每次操刀前,总会一手拉紧身旁挂着的那条厚实的长布条,一手握着刀把,将刀口顺着布条上下正反地摩擦、摩擦——不能让刀口发毛划破顾客的面额、下巴。

磨刀匠也是其中的重要群体,以前的上海弄堂街巷里,常常会响起他们的南腔北调:“磨剪子唻,戗菜刀——”“削刀,磨剪刀——”

而我真正认识到磨刀的重要性,是在下乡务农期间。那年秋收,我和社员们一起下田割稻,有天因为疏忽忘了磨刀,结果不到刻把钟,就被大家拉开了一长段距离。队长发觉情况异常,就回到我面前,拿过我的镰刀一看就沉下了脸:“你今天没磨过刀吧!”见我不吭声,她更是发起火来:“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倒好,读书读昏了头,连这点道理也不懂!”我自觉理亏,赶紧认错,队长见状,心肠也就软了下来:“唉,看你斯斯文文的样子,干这活儿也不容易。这样吧,你先用我的镰刀,你的那把,我拿到田横头找块石头皮一皮!”

“皮一皮”是当地的土话,泛指用一撇一捺的手势,把刀具贴在石头、砖瓦乃至碗底等物件上反复摩擦几下,使其锋利,其手法与剃头师傅处理刮胡子刀相仿,不同处在于一个只为临时应急,另一个只求精益求精。

不过多年后,等我考上大学,专修汉语时,才发觉这个“皮”实为“鐾”。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词规范后,反倒没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和活力——这就像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工具越来越机械化,人是省心省力了,但那份磨刀操刀时游刃有余的掌控感也就消失了。也因此,如今老字号的商家餐馆里,那些掌控要局的“老法师”大多还是喜欢运刀操作,风生水起,而烟火人家的厨房里,除了锅盆碗勺,也必然还有一把大号的菜刀为镇宅之宝。

我家里就有这样一把菜刀。这把菜刀何年何处买的我都忘了,但它的成色和功效依然上乘。今年春节前,我还特地带着它去附近一条便民服务街,请一位磨刀师傅收掇一下,那位老师傅又是戗又是磨,还将那个裂了口子的木头把柄“拆旧换新”,最后交给我时,还不忘夸奖一番:“这把菜刀是真正的碳钢货,呱呱叫哩,只要你不嫌弃,再用个一二十年也笃笃定定!”

当然,这位老师傅的话里还藏着一句话:“你只要过段时间拿到我这里戗一戗,磨一磨。”这让他显得有点狡黠,不过,我还是很欣赏他,江湖之道,有的开宗明义,有的就是点到为止,如此尔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