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广告 私家记忆 免费占卜?折现6666元? 符合救助条件儿童将获免费治疗
第6版:综合新闻 2022-07-26

私家记忆

董纯蕾

算法这几日总是发来一些充满“回忆杀”的推送,许是窥见了我上周末在各种关于上海全面完成持续30年的成片二级旧里改造的直播、短视频和图文报道里“深陷”。

人的回忆常常拥有一种奇特的滤镜:当年的困难很容易被柔光处理,而往事里的那些美好也总是自带高光。于是,在上海闲话的讲述里,在石库门弄堂的环境里,听者、观者和读者感受到的,还有万般舍不得——是在对未来新居生活的满怀憧憬之中,遍布在情绪的角落和缝隙中千丝万缕的舍不得;是对留在蜗居岁月中那些成长的烦恼、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确幸、远亲不如近邻的共同回忆的舍不得。

眼下正值盛夏,也是最好“嗑老上海剧情”的时节。老清老早此起彼伏刷马桶的声音,冰镇可可牛奶和幸福可乐、紫雪糕和绿豆棒冰的味道,搬把躺椅在外头乘风凉一乘就是大半夜的夏令生物钟……谁还没有一个在石库门弄堂里长大的童年呢?

浙江路桥整修的时候,有感而发地写过“外婆桥”的故事;还曾发了心要每年都写点什么,考证和记录老房子的故事。写过徐园和海宁路上的绞圈房子,便没空再写下去了。小学母校传说要迁址的时候,回去仔仔细细拍了周围的弄堂、曾经的上学路。闺蜜几次说要同行,也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忙碌而作罢。心里总有一句托词:谁还没有一个在石库门弄堂里长大的童年呢?类似的私家记忆,总会有人记得。说着说着,便发现这话也已说不真切了。城市更新,岁月更替,随着旧里改造的不断推进,在这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童年不再是在弄堂里长大。告别了逼仄的旧居,人们是不是也想告别那些在老房子里过好小日子的温暖与认真呢?

看过一部关于河滨大楼往事的纪录片,除了描述“远东第一公寓”的盛况,也记录了楼里居民家长里短的琐事。在这几年旧里改造的报道中,也见过不少地方特意为居民定格的影像资料。我想,那些镜头里的脸孔、故事里的主角是幸运的。也许,我们还可以多做点什么,为即将乔迁新居的人们,留住那些私家记忆,留住那些奋斗岁月中美好的样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