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智慧快餐 期盼更多“友好型”小家电 教授搬家 玉兔灯儿跑起来 戏看全本  诗赏名句 春到人间一卷之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3-02-19

戏看全本 诗赏名句

孟志斌

兴趣所致,本人闲暇之时常听听京戏,翻翻唐诗。在博大精深的国粹面前,自知才疏学浅,但时间长了,痴迷、陶醉其中,窃以为还有一些独悟,现不揣浅陋,示以同好。那就是:看戏须看整本戏,读诗妙在赏名句。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再愿意坐在剧场内整本大套地看戏了,于是“名段欣赏”“名家演唱会”一类的短平快便应运而生。这种演出形式能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欣赏流派纷呈、名家荟萃的艺术精华,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效果,确实很受欢迎,也为京剧艺术在新形势下的传承、普及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就欣赏、领略京戏艺术的整体魅力而言,这种形式确实有点快餐味,难以让人过瘾。再精彩的名段也代替不了整本戏所体现出的那种完整、恢宏和大气。无论哪出名段,离开了全剧的故事情节,离开了前后剧情的铺垫、衬托和渲染,都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起不到靠剧情内容教化人的作用,在欣赏中的艺术享受也会大打折扣。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段,虽然场场叫好,人人会唱,但我体会,只有在细细看过《店房》《相府》《拜寿》和《杀庙》几场后,充分体察到了秦香莲的善良、艰辛、委屈和无助,陈世美的卑劣、无耻和狠毒,皇姑皇后的任性、专横和霸道,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将状纸压至在那爷的大堂上”这一句是多么的解气、多么的精彩。《玉堂春》中那段西皮慢板“玉堂春本是公子他取的名。鸨儿买奴七岁整。在院中住了整九春。十六岁开怀,是那王公子”,唱词虽然只有几句,然而唱腔却是由平缓而转入激愤,再复归于平和,继而又波澜重生,且波澜之中又另含羞涩、婉转、欲说还休、欲掩又言之意。对唱腔的这种认知,只有基于对苏三身世的深切了解,并穿插着《三堂会审》中妙趣横生的人物对白,方能领悟。只会像哼哼流行歌曲那样唱几句流水板“苏三离了洪洞县”,怎么能使观众体会到整本《玉堂春》的艺术感染力?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是传承京剧艺术的战略之举,有人认为中小学生年纪尚小,精选一两段名段学学练练足矣。其实,“名段欣赏”对于老戏迷来说倒还合适,因为他们对于整个剧情非常熟悉,而对中小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增加对整本戏文内容的了解。只有知之愈多,方能爱之愈深,或许就能对京剧真的感兴趣。

读唐诗和看京戏似乎恰恰相反,领会、欣赏诗意的重点和妙处几乎全在于名句之中。诗歌的思维大多具有跳跃性,其中的名句大多可以从原诗中“活跳”出来,且不影响其独立存活的生命力。又因为诗歌的意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其中的名句往往蕴含着超过原诗所创造的意境。我以为这就是“读诗妙在赏名句”的原因所在。杜甫的“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和捧剑仆的“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分别是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朱庆余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都有远远超过原诗意境的更深内涵。这样的例句难以尽举,打开《唐诗鉴赏辞典》,书后所附的名句索引近千条,几乎句句能够独立成篇,而且篇篇精彩。除少数叙事诗外,大多数名句已和原诗无多大关系了,在脱离原诗后产生了更新、更广阔的意境。有意者可在赏读中细细体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