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尤 今
外出旅行时,有个行李箱沉甸甸的,里面满满地装着的,是各类中文书籍和杂志。
搭飞机、坐轮船、乘长途公共汽车,有大把挥霍不完的时间,执卷而读是最佳消遣。读累了,翘首窗外,讳莫如深的蓝天、优游自在的白云、恬静如梦的草原、沉默如禅的高山、跳跃欢欣的溪流、奔腾喧嚣的大海,各种景致,交替更易,宛若一帧帧活的明信片。双目在动态实景与静态文字之间来回逡巡,愉悦地得到双重的享受。
然而,读后的书籍杂志,应该如何处理呢?
对于许多定居异域的华人来说,华文书籍犹如沙漠里的甘霖,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无价之宝”,鉴于此,我送出特殊的礼物。
以南非为例,根据非正式的统计,华人约有三四十万,在约翰内斯堡还开设有中文书店呢!在南非旅行期间时,每回看到华人,我便兴冲冲地把读过的书籍杂志送给他们,书的馨香将他们的脸化成了一桶桶蜜,那种甜意啊,由顶至踵地泛滥。最难忘的,是开设精品店的一名男士,高兴得语无伦次:“啊,太、太、太好了,这是有钱难买的珍品啊!真的太感谢了!”然而,也有人对这些珍品不屑一顾——一个中年华裔女子就用英语冷冷地拒绝:“不要,不要啦!我看不懂!”看着这个女子,我心里暗自叹息。
在阿尔巴尼亚,认识一对父子。年轻的父亲阿栋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雇来的厨师煮得一手地道的中国菜,我天天上那儿用餐。每回去,总看到阿栋坐在餐馆一隅,教导十岁的孩子烈烈学习华文。华文在此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然而,阿栋却教得很起劲,而烈烈也学得很用心。阿栋告诉我,就算去到人烟稀少的天涯海角,他也要教会孩子认识方块字。他说:“让孩子认识源远流长的根,能让他的一生能过得丰盈而又快乐。”离开阿尔巴尼亚前夕,我把读过的所有杂志书籍一股脑儿地送给了他,他的脸亮闪闪的,好似在燃放烟花,噼噼啪啪,全都是赤裸裸的惊喜。
来到了冰岛,华人难得一见,我好几次把阅毕的书本放在公园的长凳上,企图让它们在异乡另结奇缘,却总有路不拾遗的人追着我,喊道:“你的书,你忘了拿你的书呀!”我在雷克雅未克下榻于民宿,离开之前,依依不舍地把几部读过的书搁在房间里,希望它们能邂逅知音人。然而,到了机场,居然看到善心的房东火急火燎地驾着车子赶来,如释重负地让那几部书“完璧归赵”!在冰岛这个书店遍布而全民热爱阅读的国家里,书籍是他们的宝贝;“遗弃”宝贝,是匪夷所思的。他们不知道,我的“遗弃”,其实是另有苦心的啊!
现在旅行,我再也不必为书籍的处理而愁白双鬓了,因为啊,五花八门的书们已经安安稳稳地转化为轻轻巧巧的电子书了。电子书库浩如烟海,要啥有啥。电子书,有分量,没重量;然而,当手指在冰冷的屏幕上移动时,我心里却深切地怀念那萦绕十指的浓浓书香、怀念掀动书页时那种与书本肌肤相亲的感觉……那是一种和方块字相依相偎缠绵缱绻的美好感觉,有着暖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