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次地震为何伤亡严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分析显示,此次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这类地震往往伴随着地表的显著变形,易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
震中距积石山县城约8公里,地震烈度大,震中烈度达到了8度,震中及附近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密度大,建筑抗震强度较弱,且地震发生在半夜,大家正在睡觉。
“地震震级为6.2级,可以算是强震。震源深度10公里,比较浅,震源浅的地震容易造成地面相当大的破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高级工程师韩颜颜说。
甘肃省地震局副局长高晓明介绍,根据本次地震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性,将密切追踪余震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现场情况如何?
19日17时许,甘肃省大河家镇大河村广场已搭建起百余顶安置帐篷,不少帐篷里安装了取暖炉子并生起了火,救援人员正在抢修电力为帐篷供电,不断有满载救援物资的货车驶入。从各方运来的泡面、矿泉水、棉褥等物资正在有序发放。多数群众外穿厚实大衣,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截至20日上午9时,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省113人遇难,782人受伤。甘肃省超过15万间房屋受损。截至20日5时30分,与积石山县隔河相望的青海省海东市在此次地震中18人遇难,198人受伤,16人失联。
据了解,此次受损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伤亡也多为村民。在大河家镇大河村,部分砖块垒砌的院墙被震倒在地或大幅度倾斜,有的房屋外部出现裂缝,屋内地上散落着土块、墙皮和瓷砖。
青海省部分县区受灾严重,民和、循化、化隆等县区有部分房屋倒塌。
3
救援进展如何?
截至19日下午3时,甘肃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将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
地震发生后,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财政部19日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紧急下达甘肃、青海两省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2.2亿元,支持两省做好地震灾损农业生产设施大棚、畜牧水产养殖圈舍、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相关救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组织向甘肃、青海两省下达合计2.5亿元灾后应急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
甘肃、青海灾区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对7个镇、30个村、53个社区、2723户进行全面排查搜索,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
截至19日16时,650顶帐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叠床、3120件棉大衣、5000双棉鞋、300套火炉等中央和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已运至积石山县。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出动10多支地震救援专业队和1支战勤保障力量、2200名消防人员开展救援。
当地在乡镇卫生院设立救治点,在州级和各县医院设立绿色通道,及时分类处置伤员,轻伤人员就地就近治疗,重伤人员立即转移到州县医院救治。
地震造成部分乡村道路塌方受阻、部分区域停电、部分村电话线路故障,经过连夜抢修,目前道路、电力、通信等救援生命通道已基本修复。干线公路、震中农村公路已抢通。积石山县灾区已全部恢复供电,全县电力供应平稳。
4
救援有何困难?
积石山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海拔在1735米至4309米,近期恰逢寒潮过境,震区最低气温降至-15℃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山顶、山间、沟谷地带还有不少积雪。寒潮叠加高海拔,让低温成为此次地震救援的最大难点。
气象部门预报,未来10天,震区最低气温维持在-10℃左右;同时,19日积石山震区及周边交通沿线阵风风速较大,对物资运输有一定影响。
此外,在青海进行救援的消防人员表示,目前搜救仍然比较困难。“村里主要干道被泥土覆盖,堵塞较为严重,搜救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