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绣球花(彩色钢笔画) 徜徉公园悟健康 云和春水 捡视旧物 再去看看大先生 再无憨鲨油饭
第13版:夜光杯 2024-05-11

云和春水

王恩科

五月初的一个清晨,阿舅驾车带着我和妻子,沿着蜿蜒陡峭的盘山公路缓缓爬行。山间惠风和畅,云雾缭绕,路旁不时露出被大山揣入怀抱、错落有致的古朴村落——白墙黛瓦,林木掩隐,杜鹃盛开,清雅幽静。

车到达山顶白鹤尖,来到“天籁云和”观景点,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梯田在连绵群山的包围之中,像一幅气象宏阔的巨大水墨画,从山顶一直延伸到谷底。其中还有云海、山村、竹林、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梯田里灌满了水,一片片银花花的光芒,十分耀眼。田埂蜿蜒流转,把田地分割成无数个波浪式的块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像天女梳妆,不慎打破了镜子,碎纹弯曲有致,形成了自然美妙的分割线,碎片像春光的明眸,荡漾着怀春的激情。水田里隐隐约约地倒映着峰峦、蓝天和白云。梯田上空飘浮着绵柔的白雾,一会儿像一块轻盈巨大的纱窗,不时地拉开又合拢;一会儿又好似大海的波涛,汹涌翻滚,气势澎湃;一会儿又变成了无数缕袅袅炊烟,自由自在,随风飘荡……

我们沿着长满青苔的碎石道下行。沿途见农民正在疏通渠道,固坝储水,以备插秧。他们因地制宜,把斜坡改造成良田,不仅能种植,还创造了一道道别样的风景。绛红的皮肤显现了他们的勤劳与艰辛——那是祖先留给他们与天奋斗的印记。有游客问候:“你们好,你们辛苦了!”他们总是浅浅地微笑着回答:“勿辛苦,习惯了。”多么直白淳朴的语言,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可谓大音希声、大美至简的金句。

云和梯田开发于唐朝,兴于元明,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云和人栉风沐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长期开垦拓展的伟大创举——现有梯田50多平方公里,最高处有1400多米,最多处达700余层。这是云和人的精神圣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又一范例——他们更新理念,扩大视野,宏观设计,变不可能为可能,从单一的卖产品走上了“卖风景”、搞科研、展艺术、晒民俗、开旅馆等多项发展的金光大道,被评为中国最美梯田和国家5A级旅游胜地。

中午,我们特意在当地的民宿品尝第一时间采集现烧的原汁原味:油焖山笋、清炒塔菜、红烧瓯江鱼、盐水河虾、草鸭汤等。菜肴醇香四溢、清淳鲜美,有机米饭更是与众不同,颗粒大,光亮饱满,香糯而甘甜。

相信云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正像他们自己创作的诗句那样:“睡去也会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