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苗寨一隅(中国画) “六一”的儿歌 一锅鱼头汤 我看“松弛感穿搭” 丰子恺回乡行
第13版:夜光杯 2024-05-31

“六一”的儿歌

费平

我童年的“六一”是在那一支支儿歌声中度过的。

小时候我们过“六一”最开心的就是去公园春游。而公园草坪上少不了做游戏。这些游戏最常见便是“老鹰捉小鸡”,还有就是大家围坐一圈“丢手绢”,类似“击鼓传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不富裕,带去的干粮多数是两个大饼(或一副大饼油条)与一壶水,条件好一点的带面包。中午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坪上,边吃干粮边欣赏河里的鱼儿游弋。之后,老师会教我们唱儿歌《河里小鱼儿》:“河里小鱼游游游,游游尾巴摆摆头,一会儿往上游,一会儿往下游,好像快乐的小朋友,好像快乐的小朋友!”

除了《丢手绢》与《河里小鱼儿》,也有很多儿歌和童谣是我们上课或者在欢度“六一”前夕老师教唱的。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教唱一首《我是好宝宝》:“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后边,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这不就是规范课堂纪律的儿歌吗?后来音乐课上我们学唱了《娃娃打电话》:“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学校里。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做什么?哎哎哎,我在学唱歌。”

有一次学校要在“六一”儿童节举办联欢会,安排我们班表演儿歌《小鸭小鸡》的游戏。于是,老师在一周前就天天教我们学唱以及如何做动作,并指定我担任男生组的领队。那天表演时,老师拿着用竹篾和花纸自制的“鸡鸭帽”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参加表演的10名小朋友5个男生戴上“小鸭帽”,5个女生戴上“小鸡帽”,其他同学则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表示花园,然后唱着“小鸭小鸡来到花园里,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一同来唱歌跳舞做游戏!”10只“小鸭”“小鸡”学着鸡鸭走路的样子进入“花园”,然后“鸡鸭”跟着歌声节拍自由跳舞……在我们滑稽的表演中,同学们哈哈大笑完成了游戏。

儿歌还让我增加了知识。语文课本上有一幅“女拖拉机”的插图,老师讲这是我国刚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后来那一年的“六一”班会上,我们就学唱了一首新儿歌:“爷爷跑胡子翘,奶奶跑哈哈笑,姐姐跑像飞鸟,弟弟跑摔倒了。要问他们为什么?嘿,东方红拖拉机开来了!”风趣又形象的画面立刻映入我们脑海,也对拖拉机有了印象。

我们学唱的这些儿歌短小精悍,非常有生活气息,既适合孩童天真、好奇的习性,又用浅显、明白的道理使大家受到团结友爱的教育;没什么说教,但是从中能够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几十年过去了,我已年近古稀,学校里教唱过的许多歌曲大多已淡忘,唯独与“六一”相伴的儿歌长久根植在心并影响我的一生。出于对儿歌的喜爱,后来我自己也创作了多首儿歌,还加入了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歌谣专委会。因为创作儿歌会使自己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前年我的一首《请把手机收起来》应征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办、教育部、中国作协等七家单位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优秀童谣征集”,荣获“推荐作品优秀奖”,成为上海五位获奖者之一。当这首儿歌被一所小学谱曲在“六一”歌会上演唱时,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