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一瓶辣酱 偶遇“梵高” “古牡丹”知遇“好东家” 山里 甘当一名收藏拾穗者
第13版:夜光杯 2024-06-03

甘当一名收藏拾穗者

吴少华

炳奎兄的《原野收藏拾穗》要付梓,这是这位收藏家的第六本大作,也是他迎来的又一次人生的收获,可喜可贺。

炳奎兄笔名原野,读他的文章,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感受,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古玩器物,更多的是其背后的情愫,以及他如诗般的创意。原野告诉我,在编撰本书时,他想起珍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名作《拾穗》,六月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麦地里一片金黄色,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虽说看不清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她们的身姿却在古典雕塑的庄重中显出超凡的美,这便是著名画家米勒留给世界的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作品。受到艺术感染后的他,将自己的第六本专著取名为“原野收藏拾穗”,作者的潜心就跃然于纸上了。

念天地之悠悠,原野就是一位在收藏天地踽踽前行的拾穗者。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收藏家从小酷爱艺术,酷爱画画,那时学校组织到农村去劳动,在野外他发现好看的花草、树叶就会捡回来,夹到书本里,甚至在田埂拾到一块石头,他会找来一个盘子,到墙角边挖些青苔垫底,把石头安放上去,做成一件令同学们称赞的小盆景。所以,他与一般收藏者不一样,他并不一味追逐老物件,而是收藏那些他觉得美的东西,从根雕到奇石,从瓷器到杂项,都是他的收藏范围。这位老兄独具眼光,收入囊中的“今玩”,也不是什么奇珍异宝,只玩自己对得上眼的,看上去喜欢的。在他的收藏理念中,不追逐古玩艺术品投资,不跟风追寻当代名家名作,从自己个人的爱好、财力、审美观出发,自得其乐地玩,玩出审美品位,玩出鉴赏目光,玩出快活时光。这就是一位藏界拾穗者的乐趣。

记得2012年春天,当迎春花盛开的时候,原野匆匆踏上了前往甘肃天水的旅程。这是无数次出门的一次奔波,这次出远门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那传说中的正宗六道木。经过艰辛的翻山越岭,终于寻觅了两件形态极佳的象形根料,那一刻,心中的喜悦几乎要溢出胸膛。回到上海后,他请来了国家根艺大师孙新,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创作,两件作品“六道木·南京板鸭”和“六道木·鸳鸯笔洗”摆件应运而生。原野再就两件作品撰写欣赏文章,在《新民晚报》上刊登,引起同好们的兴趣。

原野就是这样一位在收藏大地的踽踽前行的拾穗者,尽管只是茕茕孑立,但他在春去秋来的人生旅途中,捕获着收藏的喜悦,收获着藏品写成文章的快乐。苍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10月,他获得上海市收藏协会授予的“海派收藏成就奖”。

今天,带着油墨清香的《原野收藏拾穗》已展现在世人的眼前。此前的五本分别以“拾趣”“拾经”“拾粹”“拾珍”“拾贝”取名,由此可见这位拾穗者丰硕的收获。原野兄以自己独特的眼术与理念,诠释当下收藏的创新与理念,为我们海派收藏树起了一个标杆。他说:“收藏是我的人生爱好,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感。”

岁月荏苒,窗外阳光灿烂,又到了传统节气小满。谚语道:“小满三天遍地黄,再过三天麦登场”。放眼望去,一片灿烂,让我们一起跟着原野先生去拾穗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