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外白渡桥 女孩与花(插画) 喝茶 在布罗莫火山观日出 八仙桌 巷子的尽头是花田 遛人
第14版:夜光杯 2024-06-04

遛人

刘锦涛

傍晚,小区里常有遛狗的人。也有许多以走路锻炼身体的人。相比之下,遛狗的人牵着一根狗绳,似乎比两手空空的走路人更有“使命感”。

遛狗者,其实是遛人。这个意思,狗比人更明白。通常,人走在狗后面,自觉地让狗牵着。有了狗做向导,人走路便有了更充分的理由。你可以从绳子的松与紧上,看出狗的情绪。狗,以取悦于主人为乐,是顺从的,看看主人的脸色,看看四周,决定往前,往后,规划速度的快慢。但也有例外,比如,晚饭没吃饱或晚饭口味不对,情绪就不太好,表现出犟头倔脑;比如,遛着的公狗突然遇到了同样遛着的母狗,荷尔蒙急性暴发。做主人的也无可奈何,只能因势利导,平复其情绪。或者干脆,狠狠心,棒打鸳鸯——颇像家里有个二十来岁的叛逆的孩子。

我没养狗,曾经有过养一只的念头,看看遛狗的辛苦,只得作罢。但在养狗者看来,遛狗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养狗固然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但自找苦吃的事情,大多数人不做。我没养狗,无法体会养狗者的快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遛狗者,在遛狗的同时,把自己也“遛”了。

汪曾祺有篇短文《听遛鸟人谈戏》,也是说“遛人”的,但把狗换成了鸟:“养鸟有什么好处?”我问。“咳,遛人!”七十八岁的老厨师说,“没有个鸟,有时候早上一醒,觉得还困,就懒得起了,有个鸟,多困也得起!”“这是个乐儿!”一个还不到五十岁的半平脸、双眼皮很深、络腮胡子的工人——他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说。“这是个乐儿!钓鱼的,游泳的,都是个乐儿!”说话的是退休银行职员。遛鸟,说到底还是遛人。“都是个乐!”

遛人,还有许多办法。

偶然读到一篇短文,觉得有趣,也与“遛人”有关,不妨摘录:还有一回,看到个姑娘牵着什么在走,姿态极小心,弯着腰,长发从一侧肩头滑下来。我被花坛挡着看不清,心想大概不是牵幼童学步,就是遛着爱犬。走过花坛,才发现人家遛的是花,手里一个小拖车,车上五六盆绿油油植物。

回去发了条微博,看见网友回复:“我奶奶养了将近二十年的狗。最后一只离开后,她突然有天说打算养点多肉。我说网上买点吧,但咱家没什么阳光。她说没事儿,和遛狗一样,每天手里端两株出去晒太阳。”(林语尘《我总能遇到一些可爱的人》)

看似遛花。遛花的人同时也把自己“遛”了。文章中的那个姑娘,不知是天生有此爱好,还是家里也缺少阳光,看得出一定是个有趣的人。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乘机把自己遛了一回。

我也曾经听过“遛书”的故事。江南,雨季过后,各处长霉(霉不好听,我的乡亲将霉说成“兴旺”),一个老头,读书人吧,家里也是缺少光照,没法晒书。看看孙子长大走了以后留下的那辆婴儿车,于是把书装在车上,每次十来本,推到邻近的公园,找个椅子坐下,把婴儿车放到阳光下晒着,自己随便找本书看。下一次出来,换一批书,也是十来本。反正有的是时间,慢慢地推着车,慢慢地晒书,把时光度过。

让书见见光,自己也随书见见光,一举两得。都是个“遛”。几年前,这辆婴儿车上坐过他的孙子,一定也是这样推出去,推进来的。这是“遛娃”。

对于遛娃,我也算有些体会。我的孙女不足四岁,一天到晚叽叽喳喳,讲故事,做游戏,一家人围着她转。好在还未到叛逆期,是个乖乖女。去年底,我退休了,宅在家里。到了下午,总要去楼下转转。孙女便跟着我,一路载歌载舞下楼。一片树叶,一个蘑菇状的音箱,来来往往的人与车,都是她观察的对象和讨论的话题。她兼作导演,围着我,前后左右地走,要我跟着她,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是小鸟,必须也要像她一样,张开翅膀作奋飞状。要是没有这个童子,我在小区里张牙舞爪,早被保安送医院了。有了一个童子做道具,获得的反倒是赞美和羡慕的目光。一个小时下来,她玩累了,我也走累了。“遛娃”——真有无穷乐趣,“遛娃”之余,这娃,也将我这个老头“遛”了。

人这一辈子,无时无刻不在“遛”,不是“遛”着就是被“遛”。

明月清风牵着你,快乐或烦恼牵着你,朝东,朝西,老了!

在小区里散步,春风,暖阳,很舒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