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外白渡桥 女孩与花(插画) 喝茶 在布罗莫火山观日出 八仙桌 巷子的尽头是花田 遛人
第14版:夜光杯 2024-06-04

巷子的尽头是花田

李丹崖

“爸,小时候,您怎么过‘六一’儿童节?”女儿问我。

不知怎的,我脑海里迅速闪过的是这样一个画面。邻居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废旧的塑料瓶、玻璃瓶、塑料纸,还有旧书报。苍蝇嘤嘤嗡嗡,烈阳晒着,邻家老翁在规整废品,我和他的孙子坐在院子里的泥地上,翻着两本连环画,津津有味——这是我少年时的一个“六一”发生的场景,我至今记得。那时候,图书多匮乏呀,如我一样的少年,能看到的多是旧报纸和爷爷辈的评书话本,每遇连环画和《故事会》之类的图书,如获至宝,好像沙漠跋涉半天,突然望见了水源。

女儿对我的讲述似乎不解,现在她有看不完的绘本故事,也有层出不穷的中外名著可以看,她丝毫体会不到20世纪80年代我的书荒岁月。

女儿又问:“假如给您一次机会,让您和我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您打算怎样做?”

“我会带你一起穿越一座镇子。”我信誓旦旦。

答应了女儿的一定要兑现承诺。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这是女儿经常在我面前念叨的一句话。

那个“六一”儿童节,我们一家驱车五个小时,抵达了江南一座古风犹存的镇子。镇子的路面是青石条铺地,两侧街道建筑古色古香,小店内卖着特色的蒸糕、馄饨还有各色手边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有一家旧书店。我和女儿钻进旧书店中,竟然找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还有民间故事选之类的旧书,买了三五本,继续朝巷子的深处走。

巷子里,木香花开得正好,蔷薇花也含苞待放,院墙不高,有白猫踱着步子从青瓦上走过,那样子优雅如贵族。一树枇杷郁郁累累,金黄一片,人从枇杷树下经过,有甜香。天空湛蓝,有白云在天空优哉游哉地飘着,云脚很低,小巷的侧边是小水渠,小水渠的上游是一座山,山泉水好,清可见底,似乎是沿着整个镇子的街道经过的,有居民在小水渠里洗青菜,那青菜翡绿翡绿,鲜嫩可人。

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长大的女儿沿着巷子走,每一步都觉得新鲜,她想在镇子上住下来,我们就找了一家民宿,在巷子的尽头。这家民宿的后院紧挨着一面湖,我们住的是船坞,女儿说,这样可以在晚间看星星坠落湖底,拍几张照片,印证一个童话般的“六一”,我们都觉得好。我们住下来,吃了民宿主人做的农家菜,很鲜的银鱼,与鸡蛋一同蒸熟;很嫩的豆角,与茄子一同烧出清爽气息;还吃到了当季的咸鸭蛋,筷头一扎,滋——冒油的那种……最可喜的是,湖的四周是无垠的花海,马鞭草的幽紫,确实带给人梦幻和浪漫,女儿换上了纱裙,在花海中拍照,无边的花海,矮矮的女儿稚嫩的身影,拍出强烈的反差感,很萌也很出片。

女儿在花田中追逐一只蝴蝶、一只蜻蜓,聆听一阵蛙鸣,她还第一次见到了蝈蝈,知道了蝈蝈的叫声来自它背部的两只“刷子”的摩擦声,大自然的一切都令她好奇且神往。

那天晚上的船坞内,女儿数着满天繁星就是睡不着,她找到了自己的作文本,要把一切记下来。写完后,女儿带着甜蜜的笑容睡着了,我看到她写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就像是两条幽深的巷子,我是巷子尽头的花海,巷子是用来装载往事的,那往事也像是肥料,滋养花开——这就是我难忘的六一。”

我把女儿写的话给妻看,她笑着说,所有孩子的童年都是花海。全家一起过“六一”,父母撂荒了多年的遗憾,要在孩子的身上如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