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科创引领,共赴“走向碳中和之路” “碳”寻绿色发展风向标 竞逐能源新赛道“亲民”演绎惊喜多
第3版:要闻 2024-06-05

竞逐能源新赛道“亲民”演绎惊喜多

申能展台展示了带有高压储氢系统的氢能源商用车模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新质生产力,能源新赛道”“携手努力,共创美好生态环境”……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前,记者带你“探营”,能源新赛道上看似“遥远”的新质生产力,在“亲民”方式的演绎和推介下活力迸发,离市民也越来越近。

国家电网展馆

沙盘演绎“高精尖”

打卡虚拟驾驶舱

在E1展馆入口处,国家电网展馆里,以沙盘形式展示着一系列高精尖的系统、设备和产品。其中,“西电东送”沙盘中,一座座建在山上的高高铁塔,代表着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工程;“世界一流城市电网”沙盘中,全球最大的500千伏全智能地下变电站为电网注入了强大动力,110千伏配电网双侧双链结构及其自愈系统为上海北外滩的辉煌夜景提供了稳定保障。

国家电网展馆还通过沙盘展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座高压铁塔上保留了一个鸟巢,真实还原了“网红”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铁塔上生存繁衍的情景,令人惊叹不已。

国家电网展馆设置的一个电动汽车虚拟驾驶舱,成了网红打卡点。坐进驾驶舱,电动汽车一启动,愉悦的音乐响起,模拟驶过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外滩、豫园、古猗园等知名景点。在智能驾驶模式下,车在红灯前会自动停下。车顶有光伏发电,有的道路是“光伏智能道路”,行驶中的电动汽车如同一个太阳能“充电宝”。

申能集团展馆

查漏“嗅觉”很精准

“加氢”助力奥运会

位于E2馆的申能集团展馆,在节能减排上亮出了“‘申’产力”,在燃气、氢能、风电、火电、光伏发电、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有的项目就直接服务于普通市民。

如对于燃气泄漏,现场展示了有“十亿分之一”精准“嗅觉”的燃气检漏车。该燃气检漏车搭载检测精度为十亿分之一(PPB级)的检测设备,可实时分辨出甲烷异常是源于天然气泄漏、生物来源(如污水及其他)还是汽车尾气,精准发现覆盖范围内极其微小的燃气泄漏,更精准、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城市燃气管道中的隐秘漏点。

在清洁燃料氢能攻关和利用上,申能集团在同汇路建了上海临港新片区首座纯氢加氢站,在平霄路建了上海首个新建油氢合建站,还在金山、奉贤化工区同步开建华东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源保障项目,并进行风电制氢及综合利用工程示范建设。此外,申能投资的长治氢源保障基地项目和潞宝加氢综合站项目都已建成投产,旗下浙江蓝能氢能更是继建成大兴加氢站助力北京冬奥会后,又将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事官方用车的氢燃料加注提供可靠保障。

对于被视为未来10至20年航运替代燃料主要方向之一的绿色甲醇燃料,申能集团也在发力,将有效满足上海港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业务开展的需要。

就在今天上午的展会现场,《申能集团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作为本次社会责任报告入选案例代表,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股份、上海燃气、申能环境的“申能新兴能源‘光伏+’场景”“圆满完成市府实事项目,守好‘燃气安全最后一米’”“申能松林生物天然气项目”,离市民生活都很近。

其中,“光伏+机场”已落地上海浦东机场P4长时停车库和虹桥机场南泵站,在建及待建项目合计容量约为26.7兆瓦,全容量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600万度,每年将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超1万吨;“光伏+学校”已在上海60所学校,4万多平米屋顶上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筑牢“燃气安全最后一米”方面,已累计完成62.4万户居民灶前连接软管更换,并为9.1万高龄独居老人加装了燃气报警器;“申能松林生物天然气项目”则是上海首个规模化养殖场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项目。

老港基地体验馆

低碳廊道“翻翻看”

节能从身边做起

在E3展区的“城投老港基地低碳体验馆”,介绍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如何通过湿垃圾生物(黑水虻)转化等技术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同时,专门设置了“低碳翻翻看”廊道,更令人感觉:节能减排,可从身边做起。

如通过走楼梯到达较低楼层,让多台电梯在休息时间只部分开启,约可减少10%的电梯用电。“这样一来,每台电梯每年可节电5000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8吨。如果全国有60万台左右的电梯采取此类措施,每年可节电30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88万吨。”

而在家里,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不但可以减少耗电,还能提高照明效果。“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节约电约7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按照全国每年更换1亿支白炽灯的保守估计,可节电71.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686万吨。”

在路上,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每100公里可节油约9升;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出行100公里,可省油六分之五。“按以上方式节能出行200公里,每人可减少汽油消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千克。如果全国有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这么做,那么每年可节油2.1亿升,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