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范
首次知道陆桥这个地名,还是在澳大利亚的凯恩斯。从港口出发到离岸数十海里外的大堡礁,途中靠上一小岛码头时,我好奇地问游船上的水手:“这是哪儿?”答:“您不知道?此乃鼎鼎大名的陆桥岛。就是低潮时岛与大陆有路相连,从岛上能直接步行至彼岸;起潮后路被淹没,两地之间只好靠船摆渡啦!”这是个有趣的地理景观,可惜当时正是涨潮,不然有机会上陆桥体验一下该多好。
之后得知韩国也有这么一座陆桥,我想,中国如此漫长的海岸线上,应该也有这种奇观。果然,网上一查,渤海湾中的大笔架山就是。
该山三峰并列相峙,中高二低,状似笔架,其东部又有一形如笔架的小山与之遥相对应,所以称之为大笔架山;但因位于海中,故又是个距海岸1.62公里的小岛。岛和陆之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天然卵石通道,当地人称之为“神路”或“天桥”。因神路天然呈“S”形,故实际步行长度约1.75公里。山上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等建筑。三清阁供奉儒、释、道三教汉白玉石像多尊。“笔架插海”现为锦州八景之一。为此,赴长白山途中,与游伴特意在锦州下车,以亲身体验漫步天桥仙界的意境。
一出火车站,右手100多米就有去大笔架山的专线大巴,票价单程8元,间隔10分钟一趟,车程一小时,方便极了。不过且慢,登车前一定要问清当天的海水潮汐变化,搞清最低潮位的准确时间,然后或先过桥上山后乘船返回,或反之亦可。因海水一天两潮,一次在昼,另一在夜。如当地阴历初一至初八和十六至廿三的干潮(即海平面最低,每天不同,间隔38—58分钟不等)时段,分别为11时35分到17时11分和23时59分到次日5时35分。大巴发车去锦州第一班时间是上午8点,返程末班车则在下午6点,如果没算好时间错过了,就只能在海滨旅店多待一夜了。
摸清情况,次日是阴历初六,干潮点在15时35分,提早午餐,13时顺利抵达海边。按计划先摆渡至笔架山下登顶观景,再悠悠地下山等干潮。及至走了一段干路后发现,此陆桥确系天然,不像人工桥那么平坦,而自己对干潮的理解完全属想当然,以为穿着鞋便可轻松惬意地通过。实际的桥分成若干段即干—湿—干—湿—干。有些地方即使在最低潮位时,仍在水面之下,必须涉水而过。该湿区布满大小不等的卵石,有些长有青苔,卵石之间还有各种贝壳碎片,那是令人可怕的“地雷”。过第一个湿区时,由于没有经验,脱鞋赤脚,几十米后被“雷”击中,虽没挂彩,但已感疼痛,后悔没听卖拖鞋人的劝告。好不容易在同伴的扶持下坚持到干区,马上穿鞋,果然在第二湿区内行走速度加快不少。但此时潮位上涨,水也大了,逐渐从踝及腿肚,只好又慢下来。幸亏一小伙子见两位老爷爷走得艰难,过来帮助。过完第二湿区时水已没膝,但也终于通过了“仙桥”。
没有浪漫,只有紧张,不过最后的胜利却是此生难忘。哪怕年逾古稀,“没有过不去的坎”的豪情依然油然升起。